I型糖尿病实验室诊断及检验科新项目开展

程少为出诊时间 http://pf.39.net/bdfyy/zqbdf/200921/8231855.html
检验科新项目开展

为了满足临床诊疗需求,检验科于5月10起开展:酪氨酸磷酸酶抗体、锌转运蛋白8抗体检测,并新建组合:糖尿病抗体五项(元),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内容如下:

1.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收费代码:-a,收费60元;

2.胰岛素自身抗体,收费代码:-c,收费79元;

3.酪氨酸磷酸酶抗体,收费代码:-a,收费76元;

4.胰岛细胞抗体IgG,收费代码:,收费40元;

5.锌转运蛋白8抗体,收费代码:,收费70元

报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11点采样样本,下午16点后出报告。

附:

一、I型糖尿病简介

1中国1型糖尿病简介

中国I型糖尿病(T1DM)特指因胰岛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具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根据病因可将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和特发性T1DM,前者的胰岛自身抗体多为阳性,较为常见[1]。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病因上亦属于自身免疫性T1DM。但由于患者起病年龄及临床表现貌似2型糖尿病,易被误诊[2]。T1DM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联系在一起。如Hashimoto甲状腺炎、Graves病、Addison’s病、乳糜泻、白癜风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和乳糜泻[3]。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际糖尿病联盟合作开展的一项中国1型糖尿病研究项目调查显示,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非常不理想,死亡率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其突出表现为:长期存活者少;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多;接受糖尿病教育机会少[4]。2中国1型糖尿病患病率T1DM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在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T1DM所占比例为80-90%。T1DM的发病率在全球亦呈显著上升趋势。根据年IDF统计,在全球1.9亿0-15岁的儿童中,T1DM患者约有,名,每年新诊约77,名,年增加率约为3.0%[1]。

由周智广教授牵头的“中国LADA研究”[5]发表在年2月份的Diabetes杂志上,研究在中国25各城市的46医院里调查了例年龄超过30岁、糖尿病诊断不足一年并且超过6个月没有使用胰岛素的没有过酮症的糖尿病人,结果发现,这些病人中LADA的患病率是5.9%,另一项是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LADA的患病率为6.2%,估计总人数约万,居世界首位。

同时,中国成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18岁以下LADA患病率为6.1%[2]。

二、临床意义

2.1诊断及鉴别诊断

2.1.1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

1、2型糖尿病的鉴别要点[6]

鉴别点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起病急性起病,症状明显缓慢起病,症状不明显临床特点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肥胖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有高发病率种群多囊卵巢综合症自身免疫存在否治疗胰岛素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酮症常见少见肥胖与普通人群相似常见在青少年中的比例80-90%少于10%胰岛自身抗体是胰岛β细胞遭受免疫破坏的标志物,是诊断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的关键指标,用于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包括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等,其中以GADA的敏感性最高。翁教授等[8]指出,过去30年里,所有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都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如今,肥胖儿童越来越多,2型糖尿病也成为常见儿童糖尿病类型。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β细胞破坏的速度比成人更快。对于新诊断的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通常需要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和酮症酸中毒来鉴别1型和2型糖尿病。专家表示,体重正常、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10岁以下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患儿可直接诊断为1型糖尿病。但约20%的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是可检测到酮症酸中毒;部分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自身抗体(LADY青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2.1.2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诊断国外Tuomi等[9-10]最早提出LADA的诊断标准,国内潘孝仁等[11]、周智广和伍汉文[12]、池莲祥等[13-14]曾提出LADA的早期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LADA诊断标准为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IDS)标准[15]:胰岛素自身抗体作为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的标志物,可区分LADA与2型糖尿病;而诊断糖尿病后一段时间内不依赖胰岛素治疗则可与经典1型糖尿病区别。综合中国LADA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以及患病年龄特点,推荐中国LADA的诊断标准为[2]:糖尿病诊断成立后,排除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并具备下述3项:(1)胰岛自身抗体阳性:GADA为首选推荐检测的抗体,联合IA-2A、IAA、ZnT-8A可提高检出率;(2)年龄≥18岁(如年龄<18岁并具有(1)和(3)者则诊断为LADY);(3)诊断糖尿病后至少半年不依赖胰岛素治疗。2.3高危人群筛查美国1型糖尿病预防试验(Diabetespreventiontrialtype1)[16]中,对1型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的非糖尿病个体进行了ICA、IAA、GADA和IA-2抗体筛查结果,发现5.9%的个体有一种抗体阳性,2.3%有2种以上的抗体阳性。1型糖尿病可能会从胎儿或婴儿时就已经开始,1型糖尿病孕妇在脐带血中可以检测到糖尿病相关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能经过血循环而传递给胎儿,脐带血抗体阳性可能反映胎儿的β细胞已经存在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孕妇的婴儿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为2%~3%,对于这些特殊群体,进行脐带血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可有助于婴幼儿糖尿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17]。2.3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表1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各项目的临床意义检测项目临床意义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在初发T1DM患者中,GADA的检出率高,一般为60%-80%。GADA可作为LADA的预测和早期诊断指标,也可以鉴别LADA与2型糖尿病[18]。胰岛细胞抗体(ICA)正常人群ICA的阳性率仅为0.5%,而在T1DM新发患者中阳性率高达60%~90%。高滴度的ICA预示疾病进展的高危险性[19]。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在T1DM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抗体阳性预报率为81%,可作为T1DM高危人群筛查指标[20]。胰岛素自身抗体(IAA)IAA在新发T1DM阳性率达50%-70%,而在新发T1DM成年患者中阳性率仅为20%-30%。IAA水平与T1DM发病相关,高浓度的IAA者发病较快[21]。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最新发现的诊断T1DM的特异性抗体。新发T1DM中有60-80%患者可检测到,而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分别只有<3%和<2%的人可检测到对判断T1DM发病风险和诊断T1DM有重要意义[22]。2.4联合检查的意义提高诊断的敏感性胰岛自身抗体作为1型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但各个指标的敏感性相差较大,其中以GADA敏感性最高,也是实验室常用指标,但也只有80%左右的敏感性,为了避免漏检,提高对1型糖尿病诊断的敏感性,常采用多项目进行筛查。有研究表明,采用4项组合(GADA、IA-2A、IAA、ZnT-8A),可时检测的敏感性提高到98%[22]。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guihuan.com/sbzz/8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