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电子产品在我们生活之中的逐渐深入,屈光不正也越来越被我们所重视——当然,你很可能没听说过“屈光不正”,但是你一定听说过“近视”、“远视”和“散光”。
事实上,上面所说的这三个词儿,都是由屈光不正引起的,所谓的屈光不正,是指光线进入我们眼睛里之后,通过折射并没有能够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这样一来也就无法提供清晰的图像——如果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叫做近视;如果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叫做远视;如果聚焦差不多在视网膜上,但是因为角膜“不够圆”所以聚焦了好几个焦点的话,那就会引起散光。
一般来说,学龄前的儿童很少会出现需要纠正的屈光不正,但是到了青春期左右,大概就会有20%左右的孩子需要佩戴眼镜来纠正屈光不正,出现屈光不正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儿以及家庭成员存在屈光不正。
1、近视
在整个儿童期,近视的患病率会逐渐增加,而在青春期以及青春期后患病率最高。根据调查显示,美国学龄前儿童近视的患病率为1-5%,在学龄期儿童大约是9%,而到了青少年期,则患病率升至差不多30%。
同时,研究还表明,近视的患病率与种族相关,东亚人种相对来说发病率更高,调查显示在中国青少年中近视发病率高达70-85%。在美国学龄儿童中,调查显示亚洲人近视患病率最高,其次是西班牙裔儿童,而近视患病率最低的则是白种人和非裔美国人。
一般来说,轻度近视往往不需要矫正,但是如果近视对孩子生活出现了干扰的话,那么不论近视的程度都应该进行校正。而对于高度近视的孩子,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积极矫正,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
对于近视的预防或者延缓方面,目前有以下几种措施:
a、局部使用抗胆碱药物,比如阿托品滴眼液等,这在亚洲使用比较广泛,但是在美国的使用并没有那么广泛,所以如果你想使用这一种方法的话,请咨询眼科医生并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b、角膜塑形镜,也叫OK镜。它的原理是在睡眠期来暂时改变角膜的形状,从而达到当患者在白天不戴隐形眼镜的时候同样可以提高裸视力。有研究表明,通过使用角膜塑形镜,可以减少近视的进展。
c、积极户外活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对于减少近视的发病率以及延缓近视进展是一个很容易采取的措施。有研究表明,当孩子每天额外拥有40分钟户外活动之后,近视发病率就会明显下降。
2、远视
事实上,婴儿和儿童正常的屈光状态就是轻度远视。所以对于轻度远视的儿童并不需要矫正。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了高度远视的话,即使没有症状,为了避免屈光性弱视和/或调节性内斜,都需要进行矫正;此外,如果孩子有症状的话,即使是轻度远视也需要进行矫正。
3、散光
散光往往和近视或者远视合并出现,而且具有中度或者重度散光的儿童视敏度更差。和前两种屈光不正一样,即使目前没有症状,严重的散光也需要积极矫正;而如果有症状的话,不论散光程度都需要积极矫正。
治疗手段
一般来说,轻微的屈光不正往往并不需要治疗,但是需要定期随诊视力情况。而镜片矫正则是最常用的矫正方法。至于手术治疗,一般在成人采取的比较多,但是如果在严重屈光不正的儿童病例,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屈光手术来防止弱视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