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讲堂
年第11期天津市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张宗礼
小儿肾病综合征(简称小儿肾病)是2-6岁儿童中十分常见的疾病。它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虽然大部分患儿可以在短期内治愈,但小儿肾病却极易反复,少数患儿甚至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天津市名中医——张宗礼教授告诉我们,早期发现且坚持治疗、定期监测,小儿肾病还是能治愈的。
小儿肾病有"三高一低"症状肾病综合征可以由各种形态学不相同的肾脏疾病引起而发生显著的蛋白尿。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继发性(如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和先天性三大类。
通常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肾病的诱因,比如感冒、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如果不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在1-4周后就有可能诱发肾病。在临床上发现,小儿肾病在起病前常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经历。
张宗礼教授认为,免疫力低下也是小儿肾病的诱因之一。小孩因体质弱,体内免疫细胞比成年人少,免疫功能不强,因此免疫细胞有时不但没有吞噬病菌,还把病菌包容起来。身体中的病菌抗体与病菌本身结合成一种免疫复合物,随着血液循环,到了肾脏时,会沉积到肾小球的基底膜,从而对肾脏产生损害,使大量蛋白质流失,最终导致肾病发生。
一旦孩子患上肾病,刚开始的时候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及高度水肿等症状,这被专家称为小儿肾病的"三高一低"。
家长不要听到激素治疗就拒绝张宗礼教授认为,临床上某些病人经诸多中药方法仍不能良好地控制蛋白尿的进展,此时可加用激素治疗,激素可调节三大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具有抗炎、抗感染以及抗免疫抑制等作用。
在肾病治疗过程中,因为长期大量糖皮质激素,患儿会出现浮肿、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等症状,引起儿童样子的改变,不少家长担心副作用而常常拒绝给孩子激素治疗,改为中药治疗。
临床上,医生会发现给孩子使用激素治疗时,家长会断断续续地给药,或者当孩子浮肿明显时,家长就会加大药量,浮肿减轻就把药减量,久而久之变成激素耐药。
至于临床中使用激素后如何减药,张宗礼教授亦有颇深心得体会。指南推荐4-8周开始减药,而张教授觉得肾脏疾病应在用药4周后开始减药。此外,张教授指出:对激素越敏感的患者,激素治疗越有效,但复发率也越高。
其实,肾病患儿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激素,不会产生大的副作用,家长不要过于担心,但家长需要定期复诊,以监测治疗效果和药物副作用。只要家长及患儿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科学的治疗,并合理的安排饮食和作息习惯,就有可能治愈。
小儿肾病的饮食调养原则
1.低蛋白饮食:蛋白质供给量据病情而定,以减轻肾脏负担。低蛋白饮食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发生贫血。
2.限制钠及水分:为消除水肿,须限制钠及水分。应根据病情、尿量及水肿情况,给予低盐、无盐或少钠饮食。
3.避免食用蘑菇、香菇、红枣、贝类、豆类、蔬菜及水果类等含钾的食物。
4.足量碳水化合物和适量脂肪:饮食热能大部分由碳水化合物供给。补充足够碳水化合物,以防止热能不足。
5.适量供给热能:严重患儿需要卧床休息,降低热能消耗,活动减少可使食欲降低,所以每天供给热能不必过高。
6.注意补钙:在采用综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同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以弥补缺钙现象,避免患儿发生低钙惊厥、手足抽搐、骨质疏松和骨折等。
张宗礼教授叮嘱我们,家长还要做好儿童的心理辅导,尤其3岁以上的肾病患儿对患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比如病程长,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会出现悲观情绪,不愿意服药,且有恐惧,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不敢活动,整日躺在床上,生怕疾病加重。也有的对肾病不了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合理休息及坚持治疗。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强治疗信心。只有心情愉快,主动配合治疗,孩子的肾病才能更快治愈。
天津市名中医张宗礼
张宗礼,天津市名中医,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老中医学术经验优秀继承人。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肾病科首席专家,天津市中医肾病研究所副主任。
擅长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在儿童肾病、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肾内科疾病的诊治上有独到的疗效。
门诊时间:
周一全天、周二下午(儿科)
编辑
王梓校对
常泰然
责编
陆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