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4日下午,七色花医院儿科吕丙涛医师来到中心,为中心家长和儿童举办了一场“儿童发热的对症处理用药及注意事项”讲座。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不跟体温打交道。孩子生病,家长反应快,处理得及时,孩子就会不那么辛苦。家长们听了吕丙涛医生讲述了发烧的应对策略,就不会在错误的方法上一错再错,让孩子在健康路上走弯路。作为家长,你遇到的最多和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你的孩子发烧了!吕丙涛医师向各位家长讲解了儿童用药常见问题、正确服药方法和常见的服药误区,并介绍了儿童常见症状的处理方法,引导家长及儿童安全合理用药。家长们认真地听了吕丙涛医师的讲述,并且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首先……
我们要确定是否有发烧(医学称发热)但是判断宝宝发热常常会出现两个误区当妈妈看见宝宝有些不对劲时,常常用手摸摸孩子的额头和小手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了,如果宝宝的皮肤发烫,妈妈就认为是发热了。这样判断孩子发热是不准确的,因为妈妈的手不是体温表,不能准确测量体温。?一些妈妈不用手摸孩子的额头,而是使用体温表测量宝宝的体温,当体温超过37摄氏度时,就认为孩子发热了,然后就医院就诊。1一般孩子的正常体温是?多少算发烧?A.35.5--37.5℃;37.5℃;B.36.0--37.0℃;37.0℃;C.36.0--37.3℃;37.3℃通常以小儿腋下体温来衡量35.5-37.5为正常体温37.5-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度发热超过39-41度为高热超过41度为超高热需要明确的是:“大多数发热教材上是不主张打退烧针的,(可以口服解热镇痛药物退热,)即便是高热和超高热”。对于大多数大于3个月的孩子来讲:发烧的本身并不危险。发热的原因有哪些?究其原因,相对复杂。咱们基层最常见的是各种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其中以病毒感染为多数(通常的感冒发烧)。不过无论啥原因,过高的温度对每一个孩子来讲都不是个好事儿,所以正确及时的使用各种手段把孩子温度降到一个安全的水平才是当务之急!当小儿发热体温在38℃以下时,家长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不必处理,如轻易退热,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并可掩盖病情扰乱疾病的发展规律,对诊断治疗不利。但发热持续过久或过高,可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影响器官功能,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不利于健康恢复,因此对高热应适时采取降温措施。治疗发热的目的:1、降低高热,减少机体消耗。2、防止宝宝发生高热惊厥。3、对某些危重病例(如中毒型痢疾、重症肺炎)积极的退热处理对稳定病情有一定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一有发热就要作退热处理,一般只在腋下体温38.5度以上才作退热处理。3个月~4岁的孩子由于高烧,体温39℃可出现高热惊厥,所以对孩子发烧应引起重视。高热惊厥会对大脑造成损伤吗?会;2.不会。
!高热惊厥表现:肢体抖动,身体僵硬,抽动,眼睛上翻(可能持续几十秒到几分钟)。需要指出的是:一到两次短暂的热性惊厥,确实不会给孩子的大脑发育造成影响,不会导致脑损伤,神经系统问题以及瘫痪等,大家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反复的高热惊厥则可能使部分孩子转化为复杂的热性惊厥,极少数会演变成癫痫(俗称“羊羔疯”),但是此类孩子7岁之前发展为癫痫的风险显然比一般孩子要高。高热惊厥有家族倾向性1岁以内再次发作的机会50%1岁以上再次发作机会30%所以,对于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可以考虑降低使用退烧药物的门槛还需要指出的一个误区是:使用退烧药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热性惊厥(但是也有人认为作用有限),而不是追求把温度讲到正常范围,只要降到相对安全的范围就行了。如果出现高热惊厥怎麽办?出现此种情况家长可以不必恐慌,要做好如下几点:①立即将孩子平放于地板或者床上,远离尖锐或质硬的东西,避免意外伤害②将孩子的头转向一侧,使唾液或呕吐物顺嘴角流出,避免误吸③不要将任何物品或者手指垫进孩子嘴里④惊厥消失后,立即就诊儿科门诊病人中,发烧病人占很大比例,医院的病人更是如此,多数由于高烧不退,家长非常着急,有些孩子甚至会出现高热惊厥,抽搐。当孩子高烧时正确的做法是?A.医院B.先做些退烧处理对于高烧的孩子,家长最好先对孩子做降温处理,等孩子体医院,医院的途中孩子完全可以出现难以预料的风险,所以还是要先采取措施的。到医院后把孩子在家中发烧情况及处理情况告知医生即可。有些家长怕降温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6个月以上的孩子如无特殊不适表现,把体温控制在38.5℃以下对孩子是安全的。!关于物理降温只要孩子腋窝温度在38.5(38.0)℃以下,且孩子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好,吃喝玩耍大小便不受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就没有必要使用药物干预,可以先尝试使用物理降温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是?A.洗温水澡;B.温水擦拭;C.酒或者酒精擦洗方法一:洗温水澡也就是通过洗澡的方式达到为孩子全身散热的目的此时水温建议在35--37.0℃之间洗的时候用毛巾用意识的擦拭大血管流经的位置洗完之后最好把孩子身上的水擦干,然后再抱出浴室方法二:温水擦拭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以及四肢关节窝等部位,直至擦红但是忌用力擦拭孩子的心,因为有文献报道可导致冠脉痉挛引起心脏意外物理降温的误区咱们桐柏老年人主张的擦手心、脚心、前心、后背以上方法没有任何科学道理且存在风险。也有人建议用酒精擦浴,这个也是我们儿科医生所不建议的,因为孩子皮肤柔嫩,容易把酒精吸收导致过敏(部分小孩由于使用了头孢菌素更易出现意外),并且易出现寒颤不适。需要指出的是:
物理降温是最安全的单纯依靠物理降温是有风险的
如何做到有效的物理降温:A.尽可能减少衣被B.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孩子发烧千万不能“捂”事实上,越“捂”体温越高。所以,孩子发烧,第一时间要解开患儿的衣服来散热。多给患儿喝水,多排小便,以助散热,以免脱水,增加药效。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两个人群的家长其一,对药物相当排斥其二,对药物相当依赖我想说你不管属于那一类,在处理孩子发烧时候都要科学理性的对待当孩子温度超过38.5(38.0)℃时,且物理降温不能很好控制就立即使用药物干预。下列退烧药那些是儿童可以用的?A.布洛芬(美林,臣功再欣)B.对乙酰氨基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护彤”)C.对乙酰氨基酚(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优卡丹”)D.尼美舒利E.安乃近F.地塞米松(激素)?如何选择退热药?医院和药房出售的退热药有数种,剂型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贴剂五种,很多家长在选择时往往无所适从。那些曾经风靡一时而近几年又被淘汰掉的药物在此就不做赘述。先讲讲WHO推荐的经典安全的两种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WHO推荐使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和成人其平均起效时间1小时左右,维持时间4小时左右这个药物名字念起来比较咬嘴,大家可能感觉陌生,但是如果我说“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我想几乎每一个有小孩的家长都不陌生。由于厂家的不同市场上这个药物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不过成分都是一样的,所以用的时候一定要看通用名,千万不要错误的重复使用,主要成分都是“对乙酰氨基酚”这又牵涉出另外一个误区:很多家长以看到孩子打喷嚏流鼻涕就立马想到了“黄那敏颗粒”,这是受广告的误导,事实上是不合理的。不管叫啥名字成分是一样的,所以用的时候都是以“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为准。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次,q.Q4h,max:4次/天举个例子:10公斤重的孩子,每次最大剂量毫克也即小儿氨酚黄敏颗粒一包。对乙酰氨基酚亦有栓剂及外用塞肛门的,可以用于口服不配合的孩子,但由于肠道特殊的环境可导致吸收率下降,因此国外文献建议肛塞的剂量:20mg/kg.q使用次数跟口服一样有些家长曾经问我说:塞进去了啥时候拿出来,这个问题看似可笑,其实反映了大家对这个剂型的认识的欠缺。布洛芬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平均起效时间1-1.6小时维持时间将近5小时布洛芬 桐柏市场有:美林,甜倩,臣功再欣,布洛芬颗粒等,无论是单方或是复方制剂均以布洛芬的剂量来计算:5-10mg/kg.q.Q6h,max:4次/天最大剂量:10mg/kg.q不超过最大剂量都是安全的,本品不存在量效关系。举个例子:10公斤的孩子,每次最大剂量mg,即臣功再欣2/3包,事实上我一般建议用1/3也是可以达到效果的(即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仍有一个需要指出的问题:有一个叫“蚕豆病”的遗传性酶缺乏病。南方多发,咱们桐柏也有但很少,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患儿退烧时不能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可以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效果不佳时也可以使用布洛芬由于布洛芬较之对乙酰氨基酚作用更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不推荐用于有脱水症状的孩子,比如腹泻特别是秋季腹泻有脱水症状并伴发烧的,也不推荐用于水痘引起发热的孩(诱发细菌感染)布洛芬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因此有肾功能不全或者有肾脏疾病的患儿避免使用高热不退或者是反复高热怎么办?现实中确实往往会遇到这类情况。刚刚给孩子为了一种退烧药1-2小时,温度又升上来了且很高,很多人会问怎么办?这是一个比较特殊也是个极端的情况,但绝对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我们可以考虑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交替使用即当时用了对乙酰氨基酚后2小时左右温度再度升高,此时可以使用布洛芬,因为根据其各自半衰期,这两种药物可连续使用的最短间隔时间恰好是2小时且各自每天可使用的总次数不变。当然也可以考虑使用双氯芬酸栓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小孩体温不是特别难控制的话还是建议使用一种退烧药的合适
因为两种以上退烧药在我们做父母的使用时很容易用错,这增加了用错药的几率,另外服用过退烧药的孩子一定建议多喝白开水,加速排泄同时带走热量,当然也可以配合物理降温,但不能用酒精擦浴!目前我们桐柏市面上还有一种栓剂叫做“双氯芬酸栓剂”的外用药物也可以作为备用药物(即在前两种经典药物不能很好控制体温的前提下或者口服有困难,同时对对乙酰氨基酚栓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考虑使用,剂量以说明书为准)。“优卡丹”(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由于含有“金刚烷胺”而在年5月被国家药监局责令修改说明书为“禁止用于1岁以下的孩子,5岁以下的孩子不推荐使用”。同类产品还有氨金黄敏等。年11月,在北京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上,相关医学人员提醒,在儿童发热用药的选择上需慎用尼美舒利,该药对中枢神经和肝脏造成损伤的案例时常出现。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并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其它的比如激素、安乃近、氨基比林等我就不再一一介绍,只要大家知道那些能用就行了!最后,想谈谈这些退热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使用时的必要注意事项:①胃肠道损伤最为常见,主要是胃肠黏膜损伤②肾脏损伤(布洛芬为主)③肝损伤比如ALT升高肝细胞坏死(对乙酰氨基酚)④过敏⑤出血倾向,甚至影响身体的发育虽然,这些不良反应少至又少,但是还要说的主要目的是要警示诸位“用药要严谨科学,不能因为我们的一个随随便便的决定,而给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伤痛”。
发烧时的注意事项1发烧不是独立的病症,换句话说发烧不是个疾病,只是诸多疾病的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退烧也只是我们对症处理的手段,最根本的还是要查明病因2.小于3个月的婴儿,我们一般是不会使用退烧药物,可采用减少衣物或物理降温的方式达到退烧目的,实在没办法才考虑“对乙酰氨基酚”3.退烧药物也不能绝对有效的控制“高热惊厥”4.不能用退烧药物的效果来评判:细菌抑或是病毒感染5.单纯流鼻涕打喷嚏不建议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因为其不能缩短病程,况且其主要成份还是退烧的,此时使用弊大于利,大家多半都是被广告给忽悠了哪些情况下孩子医院?1.看上去病情较重,精神萎靡,昏昏欲睡或者易惊2.曾待在高热的环境中,如夏天到了孩子被关在密闭的车里3.出现其他症状,如脖子发硬,头疼,咽喉疼,耳朵疼得厉害,不明原因的皮疹,反复的腹泻4.有免疫力低下的基础疾病:如白血病,肾病综合症或者正在口服激素(强的松等)类药物5.出现高热惊厥最后,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孩子生病了确实一家人都着急,谁家的孩子都是金贵的很都想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科学理性的对待还是关键中的关键“你不能为了自己能睡个安稳觉,而让孩子承担不合理吃药的后果,你不能为了你所谓的“安心”,而让孩子成为你“安心”的受害者”!所以爱我们的孩子就要对他们负责,就要科学理性的对待他们出现的任何状况!最后让我们大家都想想 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存在着“三高”?1.高的抗生素用频率2.高的退烧药用频率3.高的静脉输液频率我倡导大家科学理性的对待自己孩子的疾病。孩子生病是我们做父母的最为烦恼的事,但是,不妙的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生病。其实,换个角度想,生病时的症状往往是身体有能力抵御疾病的表现。生病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让身体“学习”的过程:认识各种细菌和病毒,产生对他们的抵抗力,孩子的免疫系统也就逐渐的发育完备起来!其实在我看来,大家了解了这些,你们的焦虑应该会减少很多。你们可能会用比以前平和许多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感冒发烧!所以,如果真的病了,我们还是要在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适当的经受风雨的洗礼,这对他们来讲并不是个坏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