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症NS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应积极防治。
1.感染
通常在激素治疗时无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否则不但达不到预防目的,反而可能诱发真菌二重感染。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选用对致病菌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积极治疗,有明确感染灶者应尽快去除。严重感染难控制时应考虑减少或停用激素,但需视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2.血栓及栓塞并发症
一般认为,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特发性膜性肾病低于25g/L)时抗凝治疗可给予肝素钠(也可选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口服华法林。抗凝同时可辅以抗血小板药,如双嘧达莫或阿司匹林口服。对已发生血栓、栓塞者应尽早(6小时内效果最佳,但3天内仍可望有效)给予尿激酶或链激酶全身或局部溶栓,同时配合抗凝治疗,抗凝药一般应持续应用半年以上。抗凝及溶栓治疗时均应避免药物过量导致出血。
3.急性肾衰竭
NS并发急性肾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若及时给予正确处理,大多数患者可望恢复。可采取以下措施:
(1)襻利尿剂对襻利尿剂仍有效者应予以较大剂量,以冲刷阻塞的肾小管管型;
(2)血液透析利尿无效,并已达到透析指征者,应给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并在补充血浆制品后适当脱水,以减轻肾间质水肿;
(3)原发病治疗因其病理类型多为微小病变型肾病,应予以积极治疗;
(4)碱化尿液可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减少管型形成。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在NS缓解前常难以完全纠正代谢紊乱,但应调整饮食中蛋白和脂肪的量和结构,力争将代谢紊乱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目前,不少药物可用于治疗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均可减少尿蛋白;有研究提示,中药黄芪可促进肝脏白蛋白合成,并可能兼有减轻高脂血症的作用。降脂药物可选择降胆固醇为主的羟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或降甘油三酯为主的氯贝丁酯类,如非诺贝特等。NS缓解后高脂血症可自然缓解,则无需继续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凡有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水肿消失、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起床活动。
给予正常量0.8~1.0g/(kg·d)的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为主)饮食。热量要保证充分,每日每公斤体重不应少于30~35kcal。尽管患者丢失大量尿蛋白,但由于高蛋白饮食增加肾小球高滤过,可加重蛋白尿并促进肾脏病变进展,故目前一般不再主张应用。
水肿时应低盐(3g/d)饮食。为减轻高脂血症,应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的饮食,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如豆类)的饮食。
使肾病综合症彻底治愈,那么中医是怎么辨证治疗的呢
(1)脾虚湿困主症:面色苍白,神疲肢冷,疲倦乏力,肢体浮肿,尿少便溏,舌淡红、苔白浊脉沉缓或滑。治法:健脾益气,利湿消肿方药:四君子汤合五皮饮加减:党参、北芪、茯苓、甘草、蝉衣、苏叶、粟米芯、陈皮、大腹皮、生姜皮、桑白皮、桃仁。
(2)脾肾阳虚主症:全身明显浮肿,以腰腹以下为甚,以指压深陷难起,常伴有胸水与腹水,形寒肢冷,精神不振,面色//白,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无力。偏于脾虚者,大便多溏,神疲纳呆;偏于肾阳虚者,多见腰酸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味:熟附子、茯苓、白芍、生姜、白术、补骨脂、泽泻、炙甘草、丹参、当归、泽兰。
(3)肝肾阴虚主症:浮肿不明显,但常伴有头晕头痛,面色潮红,神态兴奋,手足心热或有潮热,腰酸腿软,舌红、舌体瘦长,少苔或剥苔,脉弦细数。治法:养阴滋肾,平肝潜阳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生地黄、淮山药、牡丹皮、泽泻、女贞子、旱莲草、丹参、茯苓、郁金、山萸肉、知母、黄柏。
(4)气滞血瘀主症:面色晦暗,唇色紫暗,皮肤干燥无光泽,有瘀点瘀斑,水肿可不明显,舌质紫暗,苔少,脉涩或弦。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
微询hi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