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是一种由免疫机制介导的、血小板数量减少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是“皮肤黏膜出血”。
发病率为5-10/10万。
儿童患者常为“自限性”,青中年患者以“女性”常见。
男女比例为1:(2-3),很少自发性缓解。
(2)
缺铁性贫血(IDA)
因体内“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引起的贫血。
IDA是“贫血中最常见类型”,普遍存在各地和各年龄人群。
但以“育龄妇女”和“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3)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简称再障。
是一种“骨髓衰竭综合征”。
除了少数先天性再障之外,绝大多数属于“获得性”。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表现为“全血细胞↓”,患者常表现为“贫血,或有感染、出血”。
我国发病率为0.74/10万。“青壮年”居多,男性>女性。
④
湿热病篇?湿热病提纲
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舌白,口渴不引饮。
⑤
湿热病篇?邪在卫表?阴湿伤表
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
湿在表分。
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都是艹字头)
头不痛者,去羌活。
芳香化湿:藿香,香薷,苍术皮
宣卫透表:薄荷,牛蒡子
祛风胜湿止痛:羌活
⑥
湿热病篇?邪在卫分?阳湿伤表
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
湿在肌肉,不为汗解。
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二石、二皮、二叶、二草)
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利湿泄热:滑石,豆卷,通草,荷叶
芳香化湿:藿香,苍术
淡渗利湿:茯苓皮
宣肺以化湿:桔梗
(4)
白血病(leukemia)
是一组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因造血前“体细胞”在某些分化阶段,出现恶性突变→导致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形成恶性克隆性快速增殖,
恶性克隆一方面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一方面进入外周血,并浸润其他组织器官→造成正常血细胞↓,
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白血病在我国发病率为3-5.6/10万,有明显上升趋势。
在国内各年龄组肿瘤死亡统计中,白血病占第六位(男性)和第八位(女性)。
在35岁以下人群中,占第一位。
(5)
慢性肾衰竭(CRF)
简称慢性肾衰,
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因肾单位受损而出现缓慢进行性的肾功能减退至衰竭。
临床主要表现:CFR↓,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各系统损伤的综合征。
CRF的终末期称为:终末期肾病(ESRD),又称为尿毒症。
(6)
肾病综合征(NS)
由于多种疾病、不同病因、病理损害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包括: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
常伴有:相应的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
⑦
湿热病篇?邪在卫表?暑湿袭表证
湿热证,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者,
腠理暑邪内闭。
宜:六一散一两、薄荷叶三四分、泡汤调下即汗解。
⑧
湿热病篇?邪在气分?邪在中焦?湿热阻遏膜原
湿热证,寒热如疟,
湿热阻遏膜原,
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
(胡朴槟果香,术夏菖蒲散。)
⑨
湿热病篇?邪在气分?邪在中焦?湿邪困阻中焦而尚未化热
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
湿滞阳明,
宜用:辛开,
如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等味。
邪在中焦·湿重于热、湿渐化热,余湿犹滞
①○
湿热病篇?邪在气分?邪在下焦?湿流下焦,泌别失职
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
湿流下焦,
宜:滑石、猪苓、茯苓、泽泻、萆薢、通草等味。
湿热病篇·后期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