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关于糖尿病那些认识上的误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急剧增加。据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总体患病率已上升到10.9%,其中成年人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约为30.1%。我国糖尿病患者约万,而糖尿病相关的直接医疗费用已占卫生总费用投入的4%,其中81%用于并发症的诊治。

  

  糖尿病慢性高血糖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危害日趋加重,但是我国糖尿病的公众知晓率和治疗率仍然非常低,对糖尿病流行的危险因素、预防的必要性等普遍认识不足,远低于西方国家平均水平,严重影响糖尿病的防治和控制。

  而在生活中公众对糖尿病也存在多方面误区,例如:

1“糖尿病饮食治疗就是饥饿或全素食疗法吗?”

  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合理的饮食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少数轻症糖尿病友甚至只需控制饮食便能使血糖维持正常,因此,饮食疗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饮食治疗≠饥饿疗法。如果病人进食量太少(每天主食低于克),不仅容易出现低血糖及饥饿性酮症,而且还会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不仅如此,由于热量摄入不足,还会造成体内自身脂肪及蛋白质过量分解,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应该是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础上,因人而异、适当地限制饮食的总热量,即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劳动强度等具体情况,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前提下,适当地控制进食量,并注意饮食多样化,而不是一味地忍饥挨饿或偏食。

2“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水果了吗?”

  其实在病情稳定、血糖基本控制,当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时,可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选用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桔子、桃、草莓等,同时注意选择在两餐之间进食水果,并从每天摄入的食物总能量中扣除水果能量。

3

“多吃南瓜、苦瓜能治糖尿病吗?”

  民间流传说法南瓜能刺激胰岛细胞反应,促进胰岛素产生,苦瓜能分泌胰岛素物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从南瓜中提取出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成份,也没有任何研究证实南瓜可刺激胰岛细胞反应,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苦瓜里面含有的黄酮类等植物化学物有一定的调脂作用,但不能降低血糖。在合理控制饮食的前提下,定量食用南瓜和苦瓜是有益的,它们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糖类的吸收速率,从而减少血糖的波动。但依靠食用南瓜和苦瓜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不可取的,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

4“运动真的对防治糖尿病有作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2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缺乏运动的疾病。有研究表示,进行规律运动者,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性下降15%-60%。运动可改善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状态,能明显降低其进展为糖尿病的可能。对于糖尿病患者,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葡萄糖代谢,降低血糖;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脏健康,改善心肺功能;运动还可以减少身体脂肪含量,保持体重,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灵活性,保持精力充沛,缓解压力。这对于糖尿病综合管理都有着极大的益处。

5“医生治疗方案已经定了,在家就不用测血糖了!”

  自血糖监测可实时了解血糖水平,及时发现高血糖与低血糖;指导饮食、运动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帮助血糖达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保持健康心情。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自我血糖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6“注射胰岛素会成瘾,一旦打了就要一辈子都打!”

  严格来说,胰岛素不是药,而是人体内一种必需的降血糖生理激素,不会成瘾。需不需要用胰岛素,用了后是否能撤掉,取决于病情。应用胰岛素也并不是病情加重的表现,使用胰岛素可以减轻自身胰岛的负担,使其有休养生息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其功能恢复。

7“低血糖一定会有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伴随症状!”

  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事实上,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症状明显,有些患者症状轻微,有些患者则没有症状,后一种情况多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者,临床上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关。无症状性低血糖一旦发生,将可能会发生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一定要加强血糖监测。

8“坚果类的食物营养丰富而且含量糖量低,可以随便吃!”

  一般糖尿病患者都会注意饮食控制,不吃含糖高的食品,但却认为坚果类的食物含量糖量低,可以随意食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据调查显示,每克花生(去皮)含千卡热量,每克瓜子(去皮)(包括葵花子、西瓜子)所含热量大于千卡,均比同等重量的米饭、猪肉、羊肉、鸡鸭肉所含热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加限制地食用花生和瓜子会增加热量和脂肪摄入,使体重增加、血脂升高,不利于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故一般每日摄入的坚果类食品不要多于20克。并从每天摄入的食物总能量中扣除坚果能量。

9“听说二甲双胍伤肝还伤肾,我不敢吃!”

  盐酸二甲双胍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用药中最常用的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其降糖机制是是改善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糖元输出,还可抑制肝糖元异生和分解,从而降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二甲双胍还可促进肌细胞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脂肪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从而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一种药物是否伤肝伤肾,我们应该科学的分析,主要要看这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二甲双胍主要以原形由肾脏从尿中排出,在肾脏清除速度很快,12~24h大约可清除90%。因此,二甲双胍对肾脏没有损害。二甲双胍也没有肝毒性,因为它是通过胃肠道吸收进行血液循环,不经过肝脏代谢,在体内也不降解,而是直接作用于肝脏和肌肉,减少肝糖异生,增加肌肉葡萄糖酵解来降低血糖。

  当患者出现严重肾功能不全时(血清肌酐水平≥1.5毫克/分升)不能服用二甲双胍,是因为肾损害、肾功能排泄障碍以后,导致二甲双胍的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升高,会加重二甲双胍本身的副作用。因此,二甲双胍无肝毒性和肾毒性,在推荐剂量范围内用药的肝、肾功能正常者,不会造成肝、肾的损害。

10“得了糖尿病我连应酬都不敢参加了!”

  实际并非如此,只要坚持一定的原则,糖友是可以参加应酬的。参加应酬时应注意用药和进餐时间相配合,选择清蒸、烤、烧、凉拌等菜式,避免各类酱汁,警惕勾芡类食物。告诉服务员,菜里不要放糖、少放盐和油。对于不熟悉烹饪方法的菜应向服务员了解制作方法,避免含油较多的食物。必要时可以将菜在清水中滤过后再食用。

编辑器

  为共同唤起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亦为配合“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以及贯彻十九大精神,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一附院内分泌科自11月7日开始积极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系列活动周。

  系列活动包括:针对基层农民群众的义诊活动,糖友知识竞赛以及面向全社会的大型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

  11月7日,内分泌科开展了针对农民群众的农村义诊活动,通过健康教育和义诊咨询,提高广大群众的糖尿病防治意识,提高糖尿病早期检出率,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将"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的理念向基层辐射,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入基层群众传播健康知识。

  11月10日,进行了糖友知识竞赛,比赛分为小组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个环节,整场比赛环环相扣,精彩纷呈,糖友们积极参与,踊跃答题,气氛活跃。通过答题使患友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促进患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患友的糖尿病防治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11月14日,开展门诊多学科大型联合义诊活动,医护人员为广大人民群众免费测血糖、血压、尿蛋白测定,内分泌科知名专家郭辉主任、朱本章教授、姚孝礼教授、刘娟教授、隋婧主治医师联合营养科主任李卫敏、肝胆外科殷国志主治医师、眼科史强医师进行联合义诊、免费咨询,为广大病友答疑解惑。并将精心准备的糖尿病及健康生活指导手册发放给人民群众。前来义诊的群众络绎不绝,气氛热烈,秩序井然,两个小时共接待了三百余名群众,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系列活动周期间,内分泌科医护人员在寒冷的初冬为广大病友送去了温暖,送去了健康,送去了浓浓的真情。内分泌科整个系列活动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氛围浓郁,深受广大糖友的喜爱和一致好评。内分泌科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十九大“健康中国战略”,用更好的服务守护群众健康。

相关阅读:

人文医学端于心,人文情怀始于行

一附院内分泌科获全国“人文爱心科室”称号

“小苏打”真能饿死癌细胞?肿瘤患者到底应不应该补充营养?

飞行途中乘客鼻腔牙龈大量出血危及生命一附院医生紧急施救患者转危为安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
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guihuan.com/sbzq/10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