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嘉宾
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妇女营养门诊负责人李红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母乳是母亲为婴儿精心设计的食物,人类的乳汁是一种十分独特、具有物种专一性、成分非常复杂的营养液体,许多成分具有多重角色,以恰到好处的比例互相影响,已达到最有效率的消化与吸收、最佳的生物利用率,是人类婴儿最完美的的营养来源。
母乳的成分可大致分为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营养成分与免疫成分并非完全独立,很多成分同时具有多重的角色和功能,相互促进和影响,以发挥最佳的保护作用。
1、水分:母乳中水分的含量约占88%,无论母亲是生活在炎热干旱地带还是寒冷潮湿地带,母乳中的水分足够健康婴儿的需要。WHO推荐:6个月内的婴儿纯母乳喂养不需要额外添加水。
2、脂肪:能够提供婴儿45-55%的能量来源。喂养模式决定了婴儿的脂肪摄入量,遵循“婴儿引导式”喂养,母亲根据婴儿的需要哺乳,婴儿能够调整自身的脂肪摄入量并且达到一个平衡。
母乳中的脂肪成分的特点:
①甘油三酯结构比较独特,利于脂肪分解为更小的脂肪颗粒,同时促进矿物质的吸收,并促进婴儿肠道的成熟。甘油三酯对病毒细菌等有强大的溶解清除作用,从而保持胃肠道健康。
②母乳中含有大量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AA,占乳汁中脂肪量的88%,为婴儿髓鞘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杆状细胞的感光功能和低出生体重儿的视力成熟所必需,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对其获取充足的DHA和AA非常重要。牛乳中不含DHA,且脂肪的结构与脂肪酸的组成都与母乳有显著差异,牛乳中的饱和脂肪酸易在肠腔内与钙形成不能溶解的皂钙,降低钙的吸收。
③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中高比例的乙酸,具有对抗细菌、真菌、病毒的作用。母乳中高浓度的脂肪酸盐使婴儿大便柔软、色浅、有轻微的味道。
④母乳中的胆固醇高于牛乳,可能对心血管有长期的效益,母乳喂养婴儿成人期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配方奶喂养的婴儿低。
3.蛋白质: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的变化精准的匹配着婴儿的需求,是新生儿构造机体的物质基础,机体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活性物质都要蛋白质参与,提供新生儿免疫性和非免疫性的防御作用,母乳蛋白质含量随泌乳期延长而变化,初乳蛋白质含量最高,约为成熟乳的2倍,随泌乳期延长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母乳中的蛋白质以乳清蛋白和酪蛋白为主。酪蛋白主要为β-酪蛋白,具有对抗胃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各种络蛋白亚型和乳清蛋白中所含的大量必需氨基酸,是婴儿生长所需的肽、氨基酸和氨的来源,糖基化的酪蛋白亚型(κ-酪蛋白)以及乳清蛋白还具有很多生物活性作用:
①α-乳白蛋白相比牛乳蛋白分子小,更易消化吸收,可以提供给婴儿丰富的色氨酸和半胱氨酸,促进乳房细胞内乳糖的合成并增加乳汁的稀释度,与钙离子紧密结合,与锌离子亦有一定的结合力,促进矿物质吸收;
②免疫球蛋白A:新生儿免疫功能未健全,对呼吸道、消化道等病原体的免疫力主要来源于乳汁,尤其是免疫球蛋白(IgA),还有少量的IgG和IgM。为婴儿提供免疫保护,直至其自身免疫系统成熟。初乳中大量的sIgA可以降低婴幼儿的中耳炎、新生儿败血症、过敏、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等发病率。
③乳铁蛋白:乳铁蛋白对铁具有高度亲和性,通过与铁的螯合作用,与细菌竞争三价铁,从而乳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还可以刺激肠道黏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肠道黏膜的面积,增强肠道的吸收能力。水解后的乳铁蛋白功能肽除了杀菌外,还可以阻碍病毒的渗透和吸收。脱铁型乳铁蛋白可以杀伤变形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研究显示,乳铁蛋白可以预防细菌性败血症。
④溶菌酶:是母乳中具有抗感染活性的主要酶之一,能杀灭细菌,使病毒失活。溶菌酶在初乳中含量最高,随后下降,但随着哺乳期的延长浓度又逐渐升高,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可以为婴儿提供更多保护因子。
⑤细胞因子:母乳中有多种细胞因子,部分细胞因子增强炎症反应、抵御感染,部分减轻炎症反应,部分可能与婴儿消化道发育、免疫功能调节以及营养吸收、过敏反应有密切关系,甚至能影响母乳中白细胞的功能。母乳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在分娩后第一天最高,是婴儿肠道EGF的主要来源。有助于增加对新生儿肠道疾病,如坏死性小肠炎的防护作用。母乳中的细胞因子以转化生长因子(TGF-β家族)占优势,诱导B细胞中IgA的重组,加强抗原递呈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调节T细胞的成熟过程,特别是诱导肠道内调节性T细胞的成熟。母乳中的TGF-β2和IL-10被认为是维持肠道内免疫稳态和建立免疫耐受的关键细胞因子,TGF-β还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成熟和肠黏膜屏障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
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随着产后时间延长而增加,除了增加红细胞生成,还是维护肠道紧密连接屏障的重要营养因子。还有研究表明乳源性EPO能抵抗HIV经过乳汁传递给婴儿。
⑦核苷酸:是体内细胞的重要成分—DNA和RNA合成的基本原料,牛乳中核苷酸含量很低。核苷酸能加速婴儿体格和神经发育,促进肠道的成熟;调整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在体内刺激益生菌双歧杆菌的生长,改善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能减少婴儿腹泻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脂蛋白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和分泌;此外,核苷酸对婴儿期发育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婴儿期的细菌和病毒感染率。
⑧蛋白质降解多肽:酪蛋白和磷酸肽可以提高肠腔内钙的溶解度,从而提高钙离子的吸收率,还能影响体内锌的吸收。配方奶中来自牛乳酪蛋白的阿片样肽称为酪啡肽。能减少胃肠道的运动,有抗腹泻作用,还能通过刺激胰岛素和促生长素抑制素的分泌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这就是为何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大便成形,干燥甚至便秘的原因。
⑨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丰富的是谷氨酸/谷氨酰胺(Glx)和牛磺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主要生理功能为:①是与大脑兴奋性有关的一种重要的神经传递物质;②参与体内的三羧酸循环,是肠道中的主要能量物质;③是嘌呤、嘧啶生物合成的前体,并能保持机体的氮平衡;④促进锌吸收。牛磺酸是公认的条件必需脂肪酸,它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是生长发育、脑发育、正常视觉功能所必需,促进脂质吸收,减轻次级胆汁酸对人的毒性作用;在体外,可增强细胞增殖作用,防止畸形二氧化碳引起的肺损伤,防止氧化剂气体和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牛乳中几乎不含牛磺酸,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VLBW)更易发生牛磺酸缺乏,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及VLBW尤为重要。
4、碳水化合物:在母乳中相对恒定,提供婴儿所需能量的40%,主要成分为乳糖,乳糖有以下作用:
(1)改善婴儿肠道环境:促进钙吸收及双歧杆菌的生长,双歧杆菌代谢产生乳酸和醋酸,使婴儿大便呈酸性,抑制了致病菌的生长减少婴儿肠道感染。
(2)促进婴儿大脑发育:人类婴儿在大脑发育方面显著优于其他哺乳动物,人乳中丰富的乳糖正好能够满足其大脑飞速发育的需求。乳糖可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是脑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
(3)帮助增加乳汁量:胎盘娩出后30-40小时,乳汁的分泌进入以下过程:孕激素的消退→血液中泌乳素水平上升→乳糖含量升高增加了渗透压→水分大量的进入→乳汁的产量快速增加,即进入全能力产乳期(泌乳Ⅱ期)。
母乳中发挥免疫作用的糖类包括低聚糖、糖蛋白、糖肽和糖脂类等。母乳中所含低聚糖的量比其他哺乳动物乳汁高10-倍,低聚糖不仅可清除病原菌,调节细胞免疫应答,还可以作为益生菌益生元,促使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增殖。低聚糖在肠道酵解产生短链脂肪酸,提高肠道内渗透压,同时刺激肠蠕动,使肠道内容物吸收肠道内水分,结构松软,改善大便性状。
除了蛋白质、脂肪、糖类中的活性成分,母乳的生物活性成分还包括活性细胞和益生菌:
(1)活性细胞:母乳中含有各种免疫细胞,有白细胞(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干细胞。母乳中的白细胞或可以作为乳儿疾病的诊断信号,母乳尤其是初乳中的免疫细胞还具有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作用,这些细胞因子释放母乳中,通过哺乳进入新生儿和婴儿的胃肠道,直接发挥免疫效应,为易感期的新生儿和小婴儿提供重要的免疫保护。母乳中的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已被活化,运动能力远远超过外周血白细胞的运动能力,具备有效的吞噬作用,补偿新生儿暂时的免疫功能不足。
(2)益生菌:母乳中含有多种益生菌:已经检测到的母乳中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和拟杆菌等。母乳喂养是有菌的喂养:一方面,婴儿吸吮母亲乳房时会吸入皮肤上的细菌,细菌进入婴儿肠道,繁殖的过程中消耗氧气,形成了缺氧环境,为厌氧的益生菌准备好定植和繁殖的肠道环境;另一方面,母乳中的益生菌岁婴儿摄入到达结肠并迅速繁殖,建立起正常的肠道环境。益生菌主要附着在肠粘膜上,可以保护肠道不受有害菌的侵袭,并刺激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不少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等)是由益生菌在肠道内合成的,同时益生菌还可以大大提高钙、铁、锌的吸收率。
end
本周节目预告
8月3日支持母乳喂养,守护健康地球
健康教育科吕健
8月4日人类乳汁的成分及其功能
妇女营养门诊负责人李红
8月5日母乳喂养的方法
孕妇学校负责人陈红波
8月6日6月龄-2岁婴儿喂养指南——辅食添加
儿童保健科主任吴红波
8月7日哺乳期乳房问题与护理
产后康复科护士长张荣秀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