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941764.html
平时在办公室,给不同的患者研究制定治疗方案,写病历时,有不少住院患者来询问自己的病情,他们既是对自己病情的关心,也是对慢性肾病的好奇,慢性肾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病,又该如何“解决”掉它?
比如不少患者都问过这样的问题:
医生,医院了,肾病是不是就是治不好的病?
我看有的患者住院几天就回家了,他们是怎么治的?
肾病治疗真的没有什么“秘诀”,能快点恢复肾功能吗?
有不少患者在初次发现病情后,并不了解肾病,治疗一段时间后出院,发现病情复医院看,医院最终还是没治好。其实慢性肾病的特性包括两点:反复性和长期性,这也是所有慢性病存在的特点。
肾脏出现实质性的损害后,肾小球受损坏死一部分无法逆转,肾功能也会下降,这导致无法彻底完全恢复肾脏健康,需要长期维持治疗。而在长期治疗的过程非常考验患者的耐心,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复发。
因此与其说肾病治不好,不如说能不能维持的好,有些患者病情病理轻,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完全患者,指标恢复,达到临床治愈,出院后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
归根结底治疗肾病并没有什么秘诀,主要是治疗方法的不同,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适应性,包括对药物的反应、护理的管理、心态的保持等方面,综合起来最终决定了治疗的好坏。
当然,肾友治疗中注意这4点,治疗效果往往更事半功倍:
诊断要明确,马虎不得
肾病发病机制复杂,因此需要先明确诊断病情,再进行后续治疗。诊断不规范是一些肾友常存在的问题,导致治疗也稀里糊涂,最终耽误了病情。
诊断肾病的受损之一是肾穿刺,尤其对肾病综合类肾病来说,症状都相似,明确诊断就非常重要。如临床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微小病变肾病”病理类似,就极易出现诊断错误,还有“早期肾淀粉样变”与“微小病变肾病”等。这就需要病理科与肾内科联合起来,重视病理研究的问题。
治疗要规范,效果才更好
诊断清楚是用药治疗的基础。治疗规范,简单来说就是该吃药就吃,不该吃也不能乱吃。
激素是多数慢性肾炎患者需服用的药物,一般服用原则为“足量、慢减、长期维持”。有些患者属激素敏感者,服用激素蛋白尿一段时间就能出现明显下降,长期维持病情也能稳定住。但有些患者不太敏感,觉得激素不管用,就私自停药,换其他药物,不遵守医嘱,严重影响治疗,这些错误肾友们千万不能犯。
控制并发症,延缓肾功能
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保全肾功能,其中治疗过程中肾友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无疑是护肾路上的“绊脚石”。如频繁感染引起的大量蛋白尿、电解质紊乱出现的高钾血症、钙磷代谢紊乱等,还有肾动脉高压引起血栓等等。
预防并发症,一是要定期检测相关指标,二是及时干预治疗,尽量减轻对肾功能的损害。如经常发生反复感染,可考虑用药改善免疫状态(如胸腺肽或/和免疫球蛋白等)等。
避免过度治疗,小心适得其反
过度治疗也是肾病治疗过程会存在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用药量的控制上。
比如肾综类肾病多数会用激素治疗,微小病变性肾病需要激素治疗,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也会用到激素,一般是足量12周治疗,如果不明显,配以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同样的膜性肾病也会用到激素。
但激素的用量应该以病情的变化来做调整,而不是一味的没效果就加药、加量。有部分肾病如果激素治疗不显效,可以增加免疫抑制剂效果比较明显。
肾病的治疗需要循序渐进进行,这样才能保持长期稳定,而不是昙花一现。希望肾友们都能早期康复。
肾友们如有关于肾衰竭、血肌酐、尿蛋白等问题,可以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