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周内,全国发生了两起影响较大的杀医伤医事件。
昨天(1月26日),吉水县公安局通报称,医院发生一起伤害他人刑事案件。43岁的嫌疑医院38岁的心内科医生胡某,后被公安机关控制,案件正在审理中。
一名目击者称,胡医生是在查房时遭到一名穿灰条纹棉服男子持刀捅刺,手段极其残忍。
据悉,行凶医院住过院,因对治疗效果不满意,一年后回来寻仇当年的主治医生。
今天上午,医院通报,胡淑云是在查房过程中被袭击的,因抢救无效,于今天凌晨3:12在医院去世。
胡医生遇害,应该是医院急诊科杨文医生被患者家属杀害后的另一起医务工作者被杀害的案件。
就在这起杀医案件之前不到一周的时间,1月22医院还发生了一起爆炸袭击案,轰动全国。
上午10点52分,一个慢性肾衰持续透析续命的中年男子冲上杭州浙医一院6号楼6楼,投下了爆燃物。
他又转身冲到5楼,将另一个爆燃物投掷到护士台,并从包里拿出菜刀冲进了病区,进行无差别袭击。
6楼的爆燃物引线被一名护士及时踩灭,未引起爆燃。但在5楼爆燃发生了,虽然院方很快进行人员疏散,但最终该男子造成四人受伤:
两名医护人员被烧伤,其中一名护士在ICU抢救,一名医护人员和一名患者被砍伤。
根据平安上城发布的消息,爆燃物是该男子利用烟花爆竹和松香水制作而成。一位浙医一院医护人员称,一名护士被烧伤进了ICU,后期大概率会面瘫。
而且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嫌疑犯竟然不是首次犯案。6年前,医院,他几乎以同样的方式作案。
据媒体报道,年,卢某文被诊断为尿毒症晚期,他的人生就此改变。年,被尿毒症折磨了11年的卢某文出现了精神问题。这一年,卢某文先后在浙一、医院做血透。医院医院之一。
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中,卢某文多次称有人想加害于他,被浙一精神科诊断为:
精神分裂症、被害妄想症。
年1月,卢某文凌晨2点携带瓶装汽油、打火机、木棒,医院,到1号楼6楼病房区和4楼东侧电梯间泼洒了汽油,用木棒点燃汽油后。
随后,他逃离现场,乘坐出租车到了四公里外的医院。
凌晨3点30分,卢某文用同样的方式在浙医一院5号楼4楼走廊及北侧污物间放火。
幸运的是,这两次放火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令人后怕的是,医院放火的地方,是在产科病区。
之后,卢某文被法院判定为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法院认为他患有偏执性精神障碍,在被害妄想的驱使下放火,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让所有人吃惊的是,6年之后,卢某文几乎采用一模一样的方式再次攻击了医院,而且这次还用菜刀进行了无差别袭击。
短短一周多,连续两次的伤医杀医袭击事件,再次把如何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摆到全国人民面前,而有记者称,在医院发生爆炸案的第二天,记者也可以随意进入医院,没有遇到任何安检和询问。
当下,医院实施安检了!
年12月31日,因为杨文医生被凶手用刀极其残忍地杀害,引起全国医生强烈反弹,本人当时撰写文章,《医院安检是当下减少医护人员死伤最简单最可行的方法!》,医院建立强制安检制度,文章中重发了本人在年3月撰写的文章:
“近年来,社会上伤医事件愈演愈烈,尤其进入年,医护人员受伤害事件短期内明显上升,表明医生的执业环境在不断恶化。
飙升数字的背后是医务人员一条条鲜活生命的离去,鲜血和伤害的背后是社会对暴力伤医行为的容忍的底线一再降低,一线医务人员内心失望至绝望,在工作中人人自保。
这是文明社会的耻辱,全社会,无论是医者,患者,还是旁观者,都是输家。
医患矛盾的本质,是社会公众和现行医疗体制之间的矛盾。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中国的医改任重道远,短期内甚至看不到希望。透过一个个血案,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却无时不在——不仅是出现医疗事故、产生医疗纠纷的风险,更包括由医患冲突带来的人身安全风险。
如何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体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也不是一个人、一个群体独自能改变的。维护医疗单位的正常秩序却刻不容缓!不能再等!
短期内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在门急诊建立安检制度。一句话,医生也是人,享有最基本的生命权。只有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他们才能安心挽救病人的生命。实施安检既保护了医生,也有利于患者。
医院门急诊作为和机场、法院一样的特殊公共场所,其秩序值得特别维护。
具体措施:
医院安检是保障医患人身安全的重要预防措施。
当然,我们也深知,门急诊安检只是连续发生恶性事件之后的应急之举,绝不是保护医生、缓解医患矛盾的“良方”,是目前简单易行的,没有办法的办法。
门急诊安检,非中国独创,国外早有先例。安检系统的作用还在于震慑,在念头初起之时,就可能打消凶手的冲动念头,防患于未然。
医院门急诊安检,如同北京的雾霾问题,社会积极推动公益诉讼、人大代表问责、消除地方保护主义,这些都需要积极推进,但是,与此同时,出门给自己戴个口罩,在家装个空气净化器,没有错,也应该。”
在其后的那段时间里,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