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今年33岁,是一名IT工程师。他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经常加班熬夜,饮食也不规律,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物。3年前的一次体检,他才发现自己有蛋白尿2+,当时医生告诉他,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来确定具体漏蛋白的情况!
于是,医院做了24小时尿蛋白定量,当时的数值是1.5g左右,顺便也做了肾功能的检查,包括B超,血肌酐等等,但这些指标都没发现异样!
因为没找到病因,医生建议他一定要抽时间来做个穿刺,来确诊到底是什么肾病导致的蛋白尿,小张当时听了也没多想,就满口答应了下来。谁曾想一晃半年过去了,医院做检查,医医院就诊去了,也没多想!
直到3年后,在透析室遇见了他,当时医生根本就不记得这回事了,毕竟每天来就诊的肾病患者很多,根本就记不住那么多人。还是小张主动提起的,还拿出了当年的检验报告,加上小医院组织体检,医生这才慢慢回忆起来。
但一直不明白,当时报告上的信息都没看不出小张肾病有多严重,怎么短短3年就透析了?后来,因为经常和小张接触,慢慢的也了解了他是怎么一步步走到尿毒症的。
经过医生总结下来,小张错误主要出现在两个地方,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这也是很多肾病患者容易出现忽略或者误判的地方!
第一,对肾穿刺存在偏见
首先,之医院做穿刺来确诊病因的,但是回去之后他没来,原因是肾穿对肾脏有伤害,可能不做还好,一旦做了可能就导致病情更严重!
其实不止是小张,很多刚刚查出肾病的患者都很排斥肾穿刺,理由都差不多,可是不做穿刺有可能导致误诊或者确诊不了具体病理的。
临床上来说,医生经验丰富可以结合症状以及其他的报告来诊断肾脏疾病,但是这也是一种经验,明确肾脏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最靠谱的办法还是肾穿刺。尤其是对以下4种人群来说: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