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洞察遭遇戴维斯双杀,创胜集团如何

年9月末,有着淡马锡、礼来(LLY.US)、高瓴等明星股东加持的创胜集团-B(.HK),风风光光地登陆了港股市场,成为了生物科技板块的一员。

到如今,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市场高增长预期,创胜集团并未兑现,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

实际上,创胜集团上市没多久就开始一路走低,一度跌超60%,直到年二季度才迎来了一波像样的反弹。不过,创胜集团股价的萎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市场环境的影响,毕竟自年9月末以来,恒生指数就累跌了约26%。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年,创胜集团开始持续回购自己的股份,其CEO亦在不断地增持,这些积极举措彰显了对公司发展前景的看好,也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

CDMO业务持续贡献营收,创胜集团加码研发

创胜集团是一家具备发现、研究、开发及制造综合能力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截至年中期,创胜集团已建立涵盖13种用于肿瘤、骨质病变及肾病的多元化及差异化分子管线。其中,大多数候选抗体是由创胜集团的抗体开发平台内部开发,涵盖已验证的、部分验证的及新型生物通路,而一种候选管线药物以授权引进的方式取得,详情如下图所示:

虽然是一家创新药企,但和港股市场许多生物科技企业一样,创胜集团上市两年仍没有产品实现商业化。而好消息在于,该公司的CDMO业务已经能持续贡献收入。

数据显示,年、年,创胜集团的CDMO业务分别实现收入约0.44亿元(人民币,下同)、0.88亿元,而同期的总营收分别为0.5亿元、1.02亿元。

年上半年,该公司的营收同比增长65.84%至0.36亿元,主要系CDMO业务取得进展。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创胜集团CDMO业务在中国及美国增加了超过12名新客户,扩大了在培养基开发、ADC开发、冻干制剂、分析检测、配方研究、颗粒调查及药品灌装及封存方面的服务。

不过,创胜集团在上半年加大了研发投入,期内的研发开支同比增长22.09%至2.08亿元。而加码研发也导致了该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亏损同比扩大16.45%至2.38亿元。

从研发开支的组成部分来看,研发开支增加的部分主要是临床开支,而临床前开支则遭到了削减。

以上研发开支组成部分的变化表明创胜集团正集中“火力”于临床阶段的研发,而暂时放缓了临床前阶段的投入。

数据显示,截至年中期末,创胜集团的银行结余及现金、已抵押银行存款及定期存款为8.14亿元。

由此可见,该公司的现金流其实还没到很紧张的程度,当然也称不上特别“富裕”。之所以在加大临床阶段研发,而削减临床前投入的原因或许是想集中“财力”攻关临床阶段的某一款或某一些产品,以期带动全局的改善。

押注核心产品TST,拥有广阔前景?

结合管线来看,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很可能就是创胜集团的核心产品TST。

Osemitamab(TST)是一种用于实体瘤的人源化ADCC增强型Claudin18.2单抗,是该公司的关键候选药物之一。

Claudin18.2其实是一种通常在多种癌症(包括胃癌、胰腺癌、食管癌及其他癌症)中表达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8.2可以说是胃癌领域的实力靶点。

年中报披露,靶向Claudin18.2抗体Osemitamab(TST),于联合化疗的Ib期研究中对广泛的Claudin18.2表达肿瘤患者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结果和良好的安全性。

创胜集团也宣布,于年3月,公司获得美国FDA就Osemitamab(TST)颁发的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胰腺癌患者。

另外,该公司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和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监管批准,开展Osemitamab(TST)的全球III期关键性试验。此试验将测试Osemitamab(TST)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与化疗一线治疗HER2阴性、Claudin18.2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G/GEJ)腺癌患者的疗效。

国元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年美国和中国的Claudin18.2抑制剂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8亿美元和17亿美元,年将分别达到40亿美元和37亿美元。

不过,在Claudin18.2靶点开发领域,竞争者可是不少,涉及荣昌生物(.HK)、信达生物(.HK)等多家药企。

Osemitamab(TST)是全球第2款进入三期临床Claudin18.2抗体,仅次于安斯泰来,称得上是“兵贵神速”,先发优势明显。

国元国际称,TST为第二代Claudin18.2靶向抗体治疗候选药物,凭借高亲和力、更强的ADCC作用、中美两地申报、同步开发伴随诊断、患者覆盖群体广、连续灌流生产工艺这五大优势,在胃癌、胰腺癌和胆管癌治疗上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这些产品的研发进展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guihuan.com/sbzy/11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