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
这几天,“薯片”上了热搜,还引起了一波轰动。
事情是这样的:
近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年薯片中外对比比较试验报告》。不少知名企业被检出可能致癌物丙烯酰胺,包括三只松鼠、盐津铺子、董小姐等品牌。报告称,选用的15款薯片样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污染物及抗氧化剂均符合标准要求。但对其中丙烯酰胺的检测结果显示,有7款薯片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μg/kg),其中盐津铺子、三只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微克每千克。品牌方:仍正常销售,网友:不敢吃了对此,三个品牌回应称,我国并无丙烯酰胺含量限量的食品安全标准,目前相关产品仍正常销售。董小姐旗舰店客服也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表明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对人体有致癌性……抛开计量谈毒性,都是不科学的。"但对于很多网友而言,这样的回应并无法让人安心,不少人表示,"以后不敢再吃薯片了。"食品专家:没有足够证据显示致癌,不必恐慌对此,有食品专家指出,对薯片检测出丙烯酰胺不必恐慌,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它会导致人类癌症,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2A类致癌物,也就是可能使人致癌。食用薯片更需要担心的是油与盐的含量,日常生活也需要进行科学饮食。记者注意到,报告也中指出,目前国际上以及国内并没有制定食物中丙烯酰胺限量的法规或标准。年欧盟发布指令(EU)/,制定缓解措施和基准水平,其附件IV中丙烯酰胺在薯片的基准水平值为μg/kg。基准水平值是用来验证缓解措施有效性的绩效指标,并非丙烯酰胺在食物中的安全限量。丙烯酰胺应摄入越少越好。深圳消协委也提醒,由于国内外现在均无制定丙烯酰胺在食物中的限量,因此丙烯酰胺含量只能由生产商自行采取措施控制。本次15款薯片样品的丙烯酰胺控制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焙烤型薯片。生产商应采取有效的缓解措施,如改良加工工艺或选用国标允许使用添加剂等,降低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消费者应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不要过量摄入煎、炸、焙烤淀粉类食品。零食这个话题,我老早就想写了。
这个漫天都是的东西,这个孩子们的快乐之源,它的危害,其实被大大低估了。
来看几个真实的新闻。
新闻一:
合肥一个6岁儿童被查出胃癌
男童名叫童童(化名)
因为是老来得子
孩子妈妈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给宝贝儿子
孩子才刚刚长了两颗牙齿
就经常托人从国外买
蛋糕、面包、糖果、薯片等零食给孩子吃
直到孩子总说肚子疼
有时候拉出来的大便呈现黑色
孩子医院化验
结果竟然确诊孩子得了胃癌
还有医生表示:“现在胃病的发病率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十几岁以下的小孩子不在少数,最小的胃癌患者才5岁,大部分患儿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爱吃正餐,总拿零食当饭,尤其垃圾食品吃得多。”
——你因为宠爱而给孩子吃的零食,很可能正在残害他的身体。
新闻二:
今年6月,哈尔滨13岁的男孩童童突然头晕肚疼,呕吐不止。
妈妈以为是着凉了,便找医生给他打针。
没想到治疗两天后,童童不但没好转,还更严重了,晚上直接昏了过去。
医院。
结果一检查,发现童童的血糖是正常值的三倍,高到让血糖仪器“爆表”。
而这,都是过量吃零食喝饮料惹的祸。
原来,童童在家上网课期间,哥哥见童童表现好,便买了很多零食奖励他。
那天童童喝了2升饮料,吃了一堆辣味零食,结果引发了身体的恶性反应,在医院治疗多日,才转危为安。
新闻三:
江苏泰州小王的儿子平常不爱吃正餐,最爱把糖、辣条、汽水放在嘴边。
最近,他老是哭喊屁股痛。
小王发现,儿子内裤出现血渍,大便时还会有血流出。
紧急送医才知道,原来是零食导致孩子便秘,引发直肠粘膜掉出肛门外,也就是脱肛。
这种“零食引发的惨剧”,新闻里常常看到。
而除了这些,孩子因为吃零食而导致肥胖、性早熟、牙损伤等新闻,更是数不胜数。
零食这东西,看起来那么美好。
各种各样的口味,漂漂亮亮的包装,特别诱人的宣传……
但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要知道:它很可能是“披着羊皮的狼”,以美好的样子进入孩子幼小的身体,却化身“毒物”,蚕食孩子的健康。
以下六类零食,强烈不建议给孩子吃:
第一,膨化食品。
基本没营养,还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高盐,有的还有很多的味精,对孩子身体十分不利。
第二,果脯、蜜饯、罐头。
尽管原材料是水果,但在加工过程中,水果本身的营养元素已损失殆尽,加糖加添加剂也是一顿猛操作,跟新鲜水果完全没法比。
第三,饮料。
含有大量的糖、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等等,这些物质进入孩子身体后,会造成多种伤害——胃病、肥胖、糖尿病、肾结石、骨质疏松……儿童长期喝饮料还可能腐蚀牙齿,影响智力。
第四,果丹皮、山楂片。
市面上大多数果丹皮、山楂片,往往都含有很多糖和添加剂。吃这些就等于在吃大量的糖和淀粉,使孩子的血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影响健康。
第五,果冻、软糖、QQ糖、橡皮糖。
这类东西大都以食用胶为基本原料制成。看着好看,吃着好吃,但毫无营养,还难以消化。肠胃功能弱的孩子吃多了,就容易出问题。
第六,特别甜的糕点。
看起来人畜无害,其实添加的糖、脂肪、反式脂肪大多超标,导致肥胖,脂肪在体内堆积,还会使儿童体内激素紊乱,诱发性早熟。
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守护孩子的健康。
零食越是对孩子诱惑无限,我们越要帮他们把好健康关。
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只知道“那些东西很好吃,我要吃”。
如果我们大人再不懂辨别零食的好坏,不能帮助孩子抵抗欲望,那谁来对孩子的健康负责?
所以,从今天起,别再纵容孩子无限制吃零食、喝饮料了。
坚定起来,向有害零食说不。
孩子的健康,大过一切。
点个+,做孩子健康的守护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