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http://m.39.net/pf/a_5270056.html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拿出“绣花”的功夫驻村扶贫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下面请允许我代表扶贫工作队向大家汇报驻村扶贫工作。安徽中医药大学驻程庙村扶贫工作队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自年11月蔡杰同志任驻村第一书记、年4月学校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至今,我们已经为脱贫攻坚战斗了6年,今天给大家分享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故事。
程庙村位于灵璧县下楼镇边缘,与江苏省接壤,地理位置非常偏远。年程庙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由我校定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人。有因病因残致贫,有因为缺少劳动力、土地资金,还有的上不起学的……村庄除了2条主干道铺上水泥路,其余的全是砂石土路或村间土路,晴天凹凸不平,雨天泥水四溅,出行非常不便。村委会办公室只是三间平房,条件极为简陋。没有公共娱乐设施,没有支柱产业,有活力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都走了出去,留守村庄的多是老弱妇孺。
面对程庙村的贫困现状,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该怎么办呢?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只有真正激发贫困户努力脱贫、尽快脱贫的愿望,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发展可持续产业,让老百姓能够自己造血,活血,而不是纯粹依靠输血,才能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首先要建设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这里和大家分享第一个故事:建设程庙村的“政务文化中心”。为了让全村党员有自己的学习活动阵地、村民们有运动健身活动场地、孩子们有课外阅读和文体活动场所,年5月在我们的提议下,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建设新的程庙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健身广场、文娱活动室和图书室,可唯一属于村集体能够建设用地是村中央的一片汪塘,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和荒草,里面满是垃圾和发黑的死水,散发着臭不可闻的气息,旁边是坍塌的老房和破败的小学校舍,为了拆除这坍塌的老房和破败的小学校舍,我们费尽周折,相邻的贫困户认为坍塌的老房是他的宅基地,破败的小学校舍早已被“村霸”占领,我们来到贫困户家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不容易做通了工作,可拆除当天,早晨5点多,“村霸”带领人员阻挠拆除工作,并扬言:“谁敢拆老子就揍谁”,对我们和村干部予以人身威胁,我们和村干部商量了一下,立刻向镇领导报告并向镇派出所报案。经过不懈的努力,3个月后程庙村党群服务中心以崭新的面貌伫立在村庄中心,面积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宽敞开阔,各种健身器材配备齐全,花木扶疏,路灯明亮,1年后文娱活动室和图书室相继建成使用。每当夜幕降临,村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许多村民被吸引到这里,有跳舞的,有健身的,有散心的……,图书室则成了孩子们课后的好去处。
下面和大家分享第二个故事:畅通程庙村的“二环路”。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加强与外界联系,我们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修建村内道路,建设指标下达时我们充满喜悦,但在修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让我们防不胜防:修路施工队进场时,要求村里平整好路基再给修路,经费从哪里来,要不是学校的支持,这路也没法按时修了,而且在修路过程中时常偷工减料,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们没少和施工方发生争吵;去年上级批了好几公里的路,修建过程中遇到村民阻挠,原因是修路占了他家门口20cm宽的土地,坚决不让修,整条路修得就剩下他家门口的30多米了,对方提出要求村集体补偿数千元,群众事情无小事,全村百姓眼睛都在盯着我们呢,在村两委会上,我提出:解铃还须系铃人,找这户关系要好的亲属或朋友出面协调,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现在村庄内水泥路四横四纵,“二环路”全线贯通。
几年来,程庙村水、电、路、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初步建成,旱厕改造也已完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破烂不堪贫困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要解决致贫的根本原因,我们重点从教育扶贫和健康脱贫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重庆考察时强调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安全住房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程庙村贫困户因病、因残、因学致贫占85%以上,教育和医疗问题是脱贫必须解决的难题。
这里和大家分享第三个故事:程庙村的“希望工程”。
“扶贫先扶智”。我们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为每个教育阶段的贫困子女申报教育补贴,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具备安全保护意识,我们向学校申请为全村个孩子配备了安全书包和安全知识系列丛书;为了让孩子从小热爱读书,我们向学校申请建立了图书室并倡议爱心捐书活动;为了让贫困户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我们向学校申请每年为贫困户大学生捐资助学,并帮助特困户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现在我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贫困户大学生蒋某某曾因家庭困难,几乎无法完成学业,蔡杰书记得知情况后,积极联系为她安排实习,提供免费住宿,还将自己的饭卡交给了她,帮她解决了后顾之忧。贫困户程某某已87岁高龄,拉扯两个孙子孙女上大学,我们积极为他们争取各种教育扶贫政策,在学校每年捐资助学的基础上,还向社会寻求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今年姐姐程某某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弟弟程某也即将大学毕业。老人总拉着我们的手激动的说:“没有国家的扶贫政策,没有你们的帮扶,孩子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出息?
下面和大家分享第四个故事:诠释“医者仁心”。我们发挥学校附院医疗优势开展健康帮扶。为了让患重病大病的贫困户能够得到及时救治,防止因病返贫,我们帮助他医院就诊并减免医疗费用:贫困户大学生王某患肾病综合症,经常复发,他的父母到处联系救治,病急乱投医,花了很多冤枉钱,家里欠债好几万元,我得知情况后,立刻上门,帮助预约一附院专家和床位,年7月和年4医院肾内科治疗,经过系统治疗康复出院,医院申请减免了住院费,王同学现已完全康复,正在准备报考硕士研究生。贫困户吴某某患膝关节炎多年,双膝关节严重变形,不能正常行走,我开车把她接到一附院,帮她办理好住院手续,联系好骨科主任手术治疗,康复出院时报销了绝大部分住院费,她现在早已行动自如,每次见到我们总是感激不尽的说:“是习总书记派你们来的,没有你们的帮扶,我现在可能就是一个废人了”。仅八个多月的小贫困户郑某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时有生命危险,蔡杰书记在一天之内帮助协调办好新农合、大病救助等手续,医院手术治疗,医院又免除了全部费用,如今,他健康活泼的成长着。为了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中医药服务,我们组织中医药专家团队到村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感受最深的要数贫困户张某某,张某某曾两次股骨骨折手术,年术后卧床,因服用激素类药物,全身水肿,情绪低落,我带着义诊专家来到床前为其诊治,专门开了中药,今年专家再次去看望她时,她高兴的说:“你去年给我开的中药吃了,效果很好,今年能下床走路了,而且肿也全消了,太谢谢你了”,说着早已泣不成声。
“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我们组织了80多位专家开展义诊8次,免费赠送价值约15万元药品。
要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产业脱贫一批,要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如何能让程庙村自身能够造血,换血,循环血液,可持续发展呢?这几年,我们一直进行着探索和实践。
这里和大家分享第五个故事:对症下“药”。我们依托学校的技术人才资源优势,探索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经历了艰辛的路程:早期贫困户对发展中药材种植不认可,为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鼓励引导他们勤劳致富,我们向政府部门申请产业扶贫资金,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体流转土地,购买种苗,聘请专家,贫困户只负责种植和田间管理,所有收益均归贫困户所得,在这样优厚的条件下,仍然有贫困户好逸恶劳,雇佣人员种植除草,自己不愿劳动,直到土地荒芜,竟然找我们索要雇人种植除草的费用;种植中药材存在诸多风险,其中天气原因最无法掌控,在中药材采收时节,连续多天的阴雨天气导致无法使用机械采收,等到天晴时,发现长势良好的中药材烂在地里了,真是欲哭无泪啊!前年中药材采收时因天气原因减产,为了让贫困户多增加收入,我想到了先将中药材加工成饮片,医院收购的办法,那天我开着自己的车和蔡杰书记送样品到亳州进行质量检测,当天傍晚返回,半路突遇天降大雪,高速公路封路,我们被困路边小镇3天3夜,心急如焚,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在学校和一附院的大力支持下,种植中药材贫困户的利益得到了保护,当我们将中药材种植收益送到贫困户家中时,有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有的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有的表情惊讶地问明年还能再种吗?我们倍感欣慰。今年我们继续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现已采收完成,将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带来可观收益。
下面和大家分享第六个故事:不“梨”不弃。我们围绕本地农产品做文章,发展特色产业。程庙村的梨树种植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有上千亩梨树,每到收获旺季,梨子滞销,价格过低,成为梨农们最大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想起了今年王先俊书记到村调研时的谆谆教导:“思路决定出路,不搞虚头巴脑的事情,当地需要什么就办什么,摸实情,寻实策,解难题,干实事”。我们一方面请求全校范围组织定向采购,另一方面借助学校“大学生精准扶贫创新创业”项目平台帮助销售,同时,为了让梨子增值,避免过剩的梨子浪费,我们找到了梨膏糖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校产总公司合作建立产-销-研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同时拿出一定比例的收益建立扶贫基金,使帮扶工作可持续,周边的数千亩梨树也有了出路,梨农不再为销售发愁,价值也随之上升,形成良性循环,使造血功能真正得以运转。
几年来,在学校的大力帮扶下,程庙村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年12月从贫困村出列,现已脱贫51户人,贫困发生率由9%下降为0.9%,村集体年收入大幅提高,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明显上升。
取得成绩的背后,饱含着我们每一位驻村工作队员的辛勤付出:蔡杰书记孩子高考前自己仍坚守在扶贫工作一线;扶贫专干王向阳为了扶贫工作推迟了婚期,在搬运中药材时光荣负伤;副队长王浩宇来驻村扶贫时孩子才1岁多;2个月前帮我照看女儿的岳母手臂骨折,因为扶贫工作我无法在身边照顾,每次回村时4岁的小女儿总乖巧地说:“爸爸,你又要回农村啦,你放心吧,我和姐姐都是大人了,会照顾好外婆的”。为了这份初心和使命,我们无怨无悔。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忠诚担当,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一定不会辜负学校党委的期望与嘱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淮海战役,为实现“安中梦”添砖加瓦,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报告人:孙道礼
往期精彩回顾
稍息,立正,看推送!
中秋佳节丨祝全体师生中秋快乐
开学典礼!来啦!
编辑丨汪新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