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结晶是肾结石形成的基础,尿液中先有结晶,然后才有可能形成肾结石。尿液结晶对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1尿液结晶形成的原因的
尿液中的钙、镁、草酸、枸橼酸、钠、钾、磷和尿酸等的浓度与结晶的形成最密切。其中,钙离子、草酸、磷酸、尿酸等浓度增加会导致结晶析出,结石生长;枸橼酸、镁离子、焦磷酸盐等浓度高,会抑制结晶的产生,预防结石生长。监测尿液结晶情况,对预防和治疗肾结石具有重要意义。
2几种常见的尿液结晶草酸钙结晶:无色方形闪烁发光的八面体,有两条对角线相互交叉,有时呈菱形,偶见哑铃形或饼形。新鲜尿液有大量的草酸钙结晶,并伴有红细胞,而又有肾或膀胱刺激症状时,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
尿酸结晶:呈黄色、暗棕色,其形状为三菱形、哑铃型、蝶形或不规则形。尿中尿酸浓度增高,使大量尿酸沉淀与肾小管及间质中,可以产生高尿酸肾病及尿酸结石,引起肾小管堵塞以及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也可看见高尿酸盐尿,可引起肾衰竭。高尿酸亦可见于急性痛风症、儿童急性发热、慢性间质性肾炎等。
磷酸盐类结晶:包括非晶体型磷酸赫、磷酸铵镁、磷酸钙等,常见于碱性或中性尿液。
磷酸铵镁结晶:无色,呈正方形、信封状或羽毛状,有强折光性。感染引起结石时,尿液中常出现尿酸镁结晶。磷酸钙有晶型、粒状形、三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如果长期在尿液中见到大量磷酸钙结晶,则应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性中毒或因长期卧床引起的骨质脱钙。
3尿液结晶的检测方法尿结晶检查是尿沉渣检查的内容之一,尿中出现结晶称晶体尿,除包括草酸钙,磷酸钙,磷酸镁铵,尿酸及尿酸盐等结晶外,还包括磺胺及其它药物析出的结晶,尿液中是否析出结晶,取决于这些物质在尿液中的溶解度,PH,温度及胶体。
尿沉渣结晶检测异常:无论磷酸盐结晶、草酸钙结晶,还是尿酸盐等结晶如果长期大量存在,都有形成尿路结石的可能,所以要引起重视,调节饮食结构,以免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
—文献展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