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一、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二、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并非糖吃多了生的病
而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此话怎讲?
首先我们要了解
糖尿病与糖代谢的关系
我们的身体好比一家大公司
里面有好多部门
每个部门的正常运作
使得公司得以健康发展
这些是糖
他们是一群应届毕业生
刚从消化系统毕业的新兵蛋子
懵懵懂懂的
不知道自己该去哪,该做什么
这时候,人力资源部——胰岛
会派出HR将糖分配到各个部门去
这些HR就是胰岛素
糖到达各部门后
就开始给细胞提供能量
部门充满干劲,
这是正常的糖代谢
糖尿病就是这人力资源部出状况了
情况大致有两种: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足
相当于,人手不够或能力不足
太多的糖来不及分配
怎么办呢?
公司内部紧急召开高层会议
机体无法利用糖
也不能把糖储存起来
这些“人才”只能随着血液无所事事瞎逛悠
然后来到肾脏
再然后,随着尿液排出
由于尿里含有较多糖分
故名糖尿病!
这么一来,各机能部门又尴尬了
没有糖分提供能量捉急啊!
大脑启动充能预警
人就会感觉到饥饿,想吃东西
但是吃得再多也没用
糖全跑肾脏去了
各部门仍然人员告急
因此会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多食,但体重明显下降
血糖高,容易口渴(消渴症由此得名);高糖的尿会导致渗透性利尿;再加上上述情况,就是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
话又说回来,
这胰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
有没有办法预防此类情况发生呢?
糖尿病分两种
一种是天生胰岛功能比较弱
通常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身上
这叫1型糖尿病,是无法预防的
还有种叫2型糖尿病,
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
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是吃出来的毛病
每天每餐都吃得太好
可想而知,你的胰岛有多苦逼
再激励的政策
也架不住天天玩命不是?
久而久之,
胰岛再也分泌不出胰岛素了
怎么办?
只得请求外援——注射胰岛素
引进人才的代价就有些大了哈
所以目前糖尿病治疗就是以降低血糖,预防并发症为目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从而形成“胰岛素依赖”。自身分泌不足,外援来补。糖尿病并发症才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糖尿病能引发多种并发症。
了解了糖尿病是怎么产生的,
让我们来对比了解一下
你对2型糖尿病有多少了解?
一、2型糖尿病有许多不同的危险因素
①体重:超重/肥胖;
②脂肪分布:腹部脂肪堆积;
③久坐不动;
④家族史:一级亲属患有2型糖尿病;
⑤种族:黑人、西班牙裔、印第安人或者亚裔美国人;
⑥年龄:≥45岁;
⑦前驱糖尿病;
⑧妊娠期糖尿病;
⑨多囊卵巢综合症。
二、有家族史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2型糖尿病
“你爸是李刚,你不一定就得叫李小刚”,同样,一个危险因素不足以%的致病,就算你有2型糖尿病的家族史,也不是判了死刑,只要肯努力,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法预防或降低患病的风险。
三、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生
其实不仅是2型糖尿病,很多疾病都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关。经济情况差的患者,一般只会购买廉价的、高度加工的包装产品和快餐,能有多健康?就算他们知道这样子不好,又能怎样?钱,只能负担这些。
四、2型糖尿病≠胰岛素缺乏
1型糖尿病是机体缺乏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它就在那儿,但是机体不能正确使用它。
五、胰岛素抵抗不仅仅是因为吃了太多的甜食
首先,“糖”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如淀粉和碳水化合物),所以葡萄糖的来源也会很多,甜食只是其中一种或几种;其次,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不仅仅与饮食有关,还与运动、体重、妊娠和遗传因素等不可分割。
六、不过,大多数患者需降低饮食中添加糖的含量
尽管患糖尿病≠不能吃甜食,但患者最好尽量避免食用精制白砂糖和糖果,饮食中的水果和浆果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水果中含有天然糖分和纤维,这些纤维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和血糖过快升高。
七、2型糖尿病≠胖子
超重/肥胖虽然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确不是疾病的决定因素,任何体型的人都有可能发生2型糖尿病。
八、2型糖尿病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定
如前所述,≥45岁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建议45岁以上的人都要进行糖尿病筛查。但是,这一危险因素并不是患病的必要条件--儿童或青少年也有可能患上该疾病,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小胖纸”,或者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小胖纸”。
九、一个人可以同时患上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和2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后者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成人中),1型糖尿病也可以出现2型糖尿病的特征,这被称为“双糖尿病”或“混合型糖尿病”。双重糖尿病患者常常由于肥胖而被认为是的2型糖尿病,因为后者比较多见,但是随后的血液化验却显示他们的确是1型糖尿病。
十、既往没有糖尿病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
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还不明确,有人认为它与妊娠期体重的增加和血糖的升高有关、有人认为和妊娠期的激素变化有关、当然也有人认为遗传因素在病因中占有一定地位。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研究纷纷指明,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在以后的生活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十一、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线治疗是改变生活方式
摒弃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这一点界哥也一直强调,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多喝水!
十二、调整饮食能帮助血糖控制
目前众多研究表明,地中海饮食可改善血糖控制和糖尿病相关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可参考内分泌频道7月23日发布的文章《糖尿病,该吃or不该吃的食物一看便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阅);超重的患者,可参考7月5日发布的文章《协和专家告诉你,怎样做才叫科学减重》。
十三、运动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有益于控制血糖
除了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运动还会降低胰岛素需求,因为运动让肌肉更有效的摄取葡萄糖。所以,在燃烧卡路里和减肥之外,还应该看到运动对血糖控制的效力。
十四、2型糖尿病患者不需特别严格的饮食限制
一个最佳的饮食方案将有助于改善血糖、血压和胆固醇。饮食中应含有的核心营养物质有:全谷物、家禽或鱼、豆类、蔬菜、水果、非脂肪乳制品的瘦肉。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患者需要遵循过于严格的饮食计划。
十五、注射胰岛素不是唯一的选择
1型糖尿病患者最后都不可避免的需要注射胰岛素缓解病情,但这并不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唯一选择,它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各种口服降糖药。不过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2型糖尿病也有注射胰岛素的需要。
十六、前驱糖尿病发展为2型糖尿病之前,最好来个“惊天大逆转”
前驱糖尿病是指在患有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的患者中存在的葡萄糖代谢障碍,但其并未达到标准的II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前驱糖尿病是可逆的!可逆的!可逆的!但是,由于很少有人会发现它的存在,所以就只有更少的人会针对前驱糖尿病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这样一来,最终实现逆转的可能性就变小了--有可能当你发现时,就已经是2型糖尿病了。所以,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定期体检,重视体检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十七、2型糖尿病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糖尿病看似简单,其实却非常复杂,同时,它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去内分泌科或者糖尿病门诊和病房看看,就知道这个病有多“红”。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最好的办法完全治愈2型糖尿病,但是可以努力做到更好地控制血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十八、2型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生并发症,将对患者造成全身性的严重影响。例如脚上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伤口,一旦碰上糖尿病,可能恶化程度会呈指数增长,甚至会造成截肢和死亡。
可怕的并发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损伤视网膜血管的内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甚至视网膜脱离。一般糖尿病出现十年以上的病人开始出现眼底病变,但如果血糖控制差,或者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患者则可能更早出现眼底病变,故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到眼科检查查眼底。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可分成五个阶段,最终可能引致肾衰竭。
3、糖尿病足
初期只是脚部伤口难于愈合,若处理不当可引致截肢。
4、糖尿病口腔溃疡
糖尿病患者伴有口腔疾病约为正常人口腔疾患的2~3倍。男性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糖尿病女性组。此调查结果提示:糖尿病易引起牙周病,而牙周感染造成的全身中毒,又加重了糖尿病的病情。
5、糖尿病昏迷
1)低血糖昏迷:当血糖低于3毫摩尔/升时称为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常见的原因有: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而进食少;运动量增加了,但没有相应增加食量。
2)酮症酸中毒昏迷:原因有包括以下几点: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或病情加重;各种急慢性感染;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分娩、妊娠、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饮食失调,进食过多或过少,饮酒过度等。
3)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这种昏迷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病人。以严重脱水、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干细胞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糖尿病猖獗,怎么拯救健康?
像中国这样拥有大量潜在糖尿病患者的情况,
预防糖尿病应该以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为主。
简单来说,调整饮食结构、戒烟、坚持体育锻炼以及控制体重。
预防和避免糖尿病是没有捷径的,放任坏的习惯只会换来糟糕的身体。
对于已经患糖尿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加强慢病管理。
糖尿病一直都是医学界难治的疾病。
从根本上来说,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
是由人体免疫系统把胰腺内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当做外来细胞将其消灭造成的。
传统的治疗方法只能是终身的用药或胰岛素,
而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干细胞的出现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是目前来说最为尖端的治疗方法,
可以从根本上逐渐恢复胰岛功能,使糖尿病患者摆脱胰岛素的困扰!
干细胞是人体内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能产生分化细胞能力的原始细胞,
在适合的环境下可以自我复制产生大量的和自己相同的细胞,
也可以分化成各种功能细胞,
产生人体内各系统所需要的各类细胞、组织、器官等,
干细胞是一种“什么都能干的细胞”,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由于干细胞这种“万用”功能,临床上通过提取干细胞,在培养室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扩增和诱导分化成需要的干细胞,然后提取高数量和质量的干细胞回输给患者。利用干细胞的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来修复受损的细胞,恢复受损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另外干细胞植入体内后,利用干细胞的自动归巢作用,即干细胞会自动转移到人体内受损的病灶,分化生成所需的各类细胞,从而达到修复人体系统固有细胞,恢复系统功能,使患者病症改善,达到治疗的目的。
糖尿病干细胞移植治疗之后,由于新生胰岛细胞可以像正常人的胰岛细胞一样发挥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无需刻意控制饮食,也无需进行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干细胞治疗终于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欢迎来到万润生命科技,了解干细胞给您带来的健康与长寿!
往期精彩回顾:
干细胞对人体八大系统的影响
跟进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中国糖尿病已经大爆炸!干细胞治疗终于带来了新希望
:干细胞与免疫细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