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家庭三人同患一种病,儿童肾病专家追

在全国3.6亿儿童中,

肾脏病患儿约有多万,

且每年还有数千名儿童

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

在宁德,就有这么一个家庭,其中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均在17岁时因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病故,目前家庭中健在的34岁的赵女士(化名)同样在7岁时被确诊为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并于15岁进展至尿毒症。

一个家庭

接连三人同患一种疾病,

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

由于病情加重,赵女士在16岁接受了肾移植治疗,当时她幸运地遇到了现任福建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医院(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余自华教授,他对肾移植后的赵女士进行了18年的随访,发现其携带的NUP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

据余自华介绍,随着遗传学和基因检测技术飞速发展,尽管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研究方面,科研人员已发现60多个单基因突变可导致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但依然有大约70%的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病因不明,这成为困扰世界医学界的难题。

针对这个现状,余自华教授科研团队聚焦肾病患儿“痛点”,坚持以科研为突破口。团队率先以肾病患者、细胞、果蝇、哺乳动物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对NUP基因与肾病综合征的相关性进行了序列研究。

18年来,团队始终坚持不懈地寻找导致赵女士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病因。期间,他们不断摘得重大成果,并陆续在国际期刊《基因》《美国肾脏学会杂志》《人类分子遗传学》上刊发。

今年1月15日,余自华教授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报告“足细胞特异性Nu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患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球硬化”出炉,并登上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发行的国际高声誉期刊《人类分子遗传学》。这标志着,我国儿童肾病专家最终确定NUP基因是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致病基因。

余自华告诉记者,过去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会加用免疫抑制剂,但对于基因突变导致的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剂不仅费用昂贵、副作用较大,而且基本无效。

“这个研究成果将推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带来治病方案上的重大调整。一旦发现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那么就不要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能避免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找到了致病源头,对未来进一步治疗探索将会打下重要基础。”余自华说。

记者林颖通讯员吴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guihuan.com/sbfz/13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