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岭北12岁少年和爷爷相依为命,他弱小

百善孝为先。而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孝则孝德立。有鉴于此,诸暨市孝德文化研究会和市关工委、市教育局、诸暨E网联合发起了“孝德少年”评选活动。

诸暨市“孝德少年”故事展示

第二期

陈宅镇小赵乐平:孝记心间最懂事

赵乐平是陈宅镇小班的学生。爸爸因为右眼失明,不能正常工作。妈妈嫌家里穷,几个月前离家出走后,再也联系不上了。

妈妈走了后,一直是乐平在照顾爸爸。为了生计,爸爸坚持上班。每当爸爸回来,乐平总会给他捶背、倒茶。看着爸爸一天天地老去,头发渐渐地变得花白,乐平承担了洗衣服、整理清扫等很多家务。现在,父女俩在东蔡村租房里住着。

今年暑假,爸爸的眼睛结膜炎很严重,不得不做手术,医院做手术。手术前后,她总是安慰爸爸:爸爸加油!爸爸加油!你的眼睛一定会好的。

遗憾的是,第一次手术没有成功。乐平哭着安慰爸爸:“爸爸,别急,我们等医生做第二次手术吧。”现在,爸爸的一只眼睛已看不见东西,乐平管的家事更多了。她总是提醒自己:要快点长大,多替爸爸分忧,少让爸爸操心!

店口二中陈梦笑:做义工、尽大孝

“我妈妈是义工,她经常去帮助别人。从妈妈身上我明白了,帮助他人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所以,我也想成为一名义工。”16岁的陈梦笑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陈梦笑是诸暨市店口二中班的学生,2年前开始做义工。在店口镇义工公益时长统计表上,她的公益时长为小时,排名第二。

前年,店口嘉凯城·城市客厅中心广场举行的“共创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大型公益文艺晚会上,在身为义工的妈妈影响下,她正式成为了店口义工协会中“店口义二代少年先锋队”的一员。此后,她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参与了多种多样的义工活动:走进社区服务老人、义务贴“黑夜保镖”——反光条、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冬衣、爱心采摘、爱心义卖等等。

去年,她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常和同学去做一些义工活动,奉献爱心。她还以义二代的身份参加了诸暨电视台举办的“善行”公益晚会并上台表演,受到其他义工组织的称赞。

至今,她已做义工累计两百余小时。

山下湖镇中詹淑惺:孝德在心

因为爸爸妈妈都早出晚归,很难照顾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淑惺主动承担了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做饭,洗衣服样样抢着干。

六年级时,奶奶动了一个手术,那时候正好是暑假,她知道爸妈难以分身,每天主动做好饭,医院。出院后,又是她用孝心陪伴奶奶一天天康复。

她总说:只有努力学习,有优秀出色的成绩,才是对父母长辈最好的回报、最大的孝敬。

应店街镇孟子小学杨亚银:

因孝出名的好少年

杨亚银是应店街镇孟子小学四年级学生,父亲60多岁,母亲53岁,因家庭条件的原因,小小年纪就承担起了帮助父母的责任。

爸爸常年田间劳作,妈妈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心脏病,严重时生活无法自理。因此,她很小就开始学着做饭,长大一点,就承担了家里几乎所有的家务。

为了照顾好妈妈,小小的亚银便学着给卧病在床的妈妈擦拭身体,端水喂药。妈妈肠胃不好,严重时大小便失禁,每当这时,亚银总会麻利地帮妈妈清洗,换上干净的衣裤和床单。

在学校里,亚银是个好学上进的孩子,对待学业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帮助同学,尊敬老师,她做得总是那么出色。

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她总是第一个报名。每次去敬老院,她会把平时舍不得吃的水果和零食送给爷爷奶奶们,还会耐心地给他们剪指甲、陪他们聊天。

东白湖镇中斯吕杰:

懂孝尽孝的好少年

东白湖镇中班的斯吕杰,母亲在他3岁那年不幸离世,爸爸长年在外工作,只好把他托给年迈的奶奶照顾。

奶奶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且患有高血压。吕杰很小承担家里的家务活,并且耐心的陪伴在奶奶身边。在学校里,吕杰尊师守纪,与同学友好相处。

对待自己的日常学习事务,他向来要求严格,绝不放松。对待同学需要帮助的事情,他向来主动帮忙,绝不迟疑。对待校园里其它不良现象,他坚决制止。

牌头中学何怡:践行孝理品学优

何怡家在枫桥镇上,那年奶奶猝然长逝,她悲恸不已。爷爷身子在奶奶离世后一落千丈,生病时,她一直陪着爷爷,每天回家后第一件事便是和爷爷聊天,为他按摩,和他一起看书,她想的是要陪伴爷爷过好没有奶奶的生活。

然而,不久爷爷因病情严重也走了。为了她的学习,父母隐瞒了这个消息,医院里治疗,没能见到最后一面。得知爷爷走了的消息,何怡觉得只有发奋努力地学习,才对得起逝去的爷爷奶奶。

从枫桥到牌头求学,何怡每两天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同时给父母送上膳食调养的方子。何怡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上游,参加比赛屡屡获奖:“文心雕龙杯”作文比赛获得三等奖,“叶圣陶杯”作文比赛获得三等奖,诸暨市通用规范汉字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还首批加入孝德文化研究会……

节假日,何怡与同学相约到养老院,陪老人们聊天,为老人们搞卫生,服务总是十分周到。她还专门写了十幅贺联赠送给老人们,赢得老人们的声声称道。

学勉中学章思佳

章思佳,今年16岁,家在陶朱街道,现在是学勉中学高二学生。父母因为有先天性的残疾,都是聋哑人。爷爷奶奶早早离开了人世,是外公外婆抚养她长大的。

外公外婆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思佳虽帮不了什么大忙,但依然会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当外公外婆劳作一天回家,她总会接过他们的农具。晚上会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唠唠家常,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放松。

假期里,思佳回到父母身边,虽然不能与父母用言语交流,但总把笑容挂在脸上,因为她相信,脸上洋溢着的微笑爸妈看得见,他们也一定会感到一丝轻松。到了饭点,不会做饭的她主动地做洗菜淘米等杂活,空下来,她就里外打扫,做做家务,让劳累的父母们少操点心。

外公外婆常教育她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回报帮助过她的人。在学校里她努力读书,品学兼优,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今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学勉中学,并获得“为华”奖学金一等奖。

思佳总说:没有外公外婆的养育和教导,没有好心人的帮助,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感恩孝老,是我的职责和义务。

职教中心吾四措:

懂孝知爱的藏族姑娘

吾四措是一个藏族姑娘,在诸暨市职教中心学习。

吾四措一直认为志愿者是光荣而神圣的称号,早在初二时,学校组织第一届学生志愿者她就报了名。每次去敬老院活动,她都积极参加。

进入高中后,她又参加了学校爱心公益社。第一次志愿服务的地方是西施故里,当游客看见她们的举动大加称赞,甚至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向她们学习时,吾四措更高兴了。

后来,吾四措通过竞选成为爱心公益社社长,总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此,她每个周末都组织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去学校、社区宣传孝德精神,给独居老人送上温暖,陪敬老院老人聊天,给老人按摩、剪指甲、洗头和包饺子……,她说:我做的都是小事,收获的却是最大的快乐。

大唐镇中陈诺:坚持与孝德同行

陈诺,大唐镇中班学生。奶奶年过花甲,一个人住在远远的老房子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到双休日,陈诺就跑到5公里外的奶奶家,为奶奶梳头洗头、喂鸡喂鸭、洗菜做饭。

六年级时,他参加了诸暨市十佳社团——唐风爱心社,开始参加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崇孝重德的爱心活动:放学后给生病在家的畲族同学辅导功课,寒冬时给88岁高龄的孤老蒋爷爷送去爱心早餐,把自己家的食物连同用节约下来的零花钱买的感冒药送给独居老人……。

这几年来,陈诺做的孝事好事还真不少。让爱心闪光、与孝德同行,说起陈诺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紫阆完小六(1)班孝顺女儿杨冰儿

紫阆完小六(1)班的杨冰儿,是一个性格开朗,喜欢挑战自我的阳光女孩。在家里听话懂事,是妈妈的好帮手。在学校学习努力,成绩优秀,是同学们的好榜样。

冰儿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4岁开始,爸爸再也没有出现过,留下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含辛茹苦的将她养大,坚持不懈的教育她。冰儿说,她的妈妈比别人的妈妈更加辛苦,比别人的妈妈更能干,更坚强。

每天放学完成作业后,不用妈妈催她,冰儿总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妈妈是一名手艺非常好的理发师,每天都有忙不过来的生意,一天下来,肩膀和手总是疼痛无比。这时候,冰儿会懂事地为妈妈作按摩,妈妈夸她:“冰儿的按摩啊,真是世界级的享受!”

妈妈常常忙到没有时间做晚饭,这时候,冰儿就会乖巧地跑到厨房,先用电饭锅煮上饭,再做一些简单的菜,替妈妈分忧。

有一次放学回家,冰儿发现店门紧闭,妈妈脸色苍白的躺在楼上的凳子上,额头很烫——妈妈发烧了。冰儿匆匆忙忙行动起来:拿钱、上医院、买药、喂药……。安顿好了妈妈以后,又跑到厨房,做好饭菜捧给妈妈……

老师同学夸奖她,冰儿总是腼腆地摇着头,同时又会睁大眼睛,带着憧憬地说:“我想快点长大,让妈妈能像别人的妈妈一样,快乐而轻松的生活。”

秀松中学蒋星雨:没妈的孩子孝记心

蒋星雨是秀松中学八年级(4)班的学生,次坞镇溪埭村人,家有3口,其中2个是大男人——父亲和大伯,因为少个疼她爱她的妈妈,小小年纪就挑起了操持家务的担子。

年9月,对星雨来说是个“黑色的9月”——她失去了世界上最亲最亲的妈妈,这对于一个只有12岁、在校读书的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据星雨回忆,3岁时,妈妈由于先天遗传的原因,得了小脑萎缩症,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小星雨在父亲的影响下,每天给妈妈擦身、换衣服、洗澡、换尿不湿。当妈妈拉不出大便时,星雨用手指一点一点抠出来,这样一直持续了好多年。

那些年,星雨和爸爸陪着妈妈到处求医,总是无济于事。眼看着妈妈的身体每况愈下,星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妈妈能拄着拐棍走路。但是,事不由人,妈妈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妈妈走了,妈妈说的话星雨可一直记着:“好好听爸爸的话,好好学习,自己能做的就不要麻烦别人。”现在,星雨周末一回家就帮爸爸做些家务事,在学校里自觉认真地学习,还主动帮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她时时在提醒自己:一定要考上理想的高中和大学,成为有用的人,来报答爸爸和地下的妈妈。

马剑镇中倪欣祺:贫家女儿最知孝

倪欣祺是马剑镇中班的学生,因为家里有个多年重病的姐姐,爸爸妈妈少了笑颜多了愁苦,欣祺也懂孝知理早早成熟了。

姐姐患的是肾病综合症,本该上幼儿园时,欣祺就放弃学业,医院里。一般店里买不到姐姐治病的药,爸爸只能每天早起,四处奔走求药。昂贵的药费,使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拮据,爸妈只能求亲告友借钱维持生计。

贫困的家境迫使父母早出晚归忙碌。每天早上,妈妈6点不到就起床,有时顾不得吃早饭就上班了。晚上天黑,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欣祺总会端上做好的饭菜让妈妈吃上现成饭。闲下来,她又会端上一盆热水帮妈妈洗脚,为妈妈敲背。她说:“妈妈太累了,我帮不了什么,只能做点能做的事帮帮妈妈”。

患病的姐姐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不少时候是欣祺扶着姐姐出门。有一段时间,姐姐病情严重,只能整天躺在床上。放学后是欣祺给姐姐送水送饭喂药,帮姐姐料理生活。

平时,欣祺从不乱花一分钱。在学校里,欣祺是个老师同学公认的好学生。她心中牢牢地记着爸爸妈妈说的话:她是家中的希望,只要她好好读书,爸爸妈妈再累再苦也甘心。

同山镇中寿铠丽:心向阳光,践行孝德

寿铠丽在同山镇中七年级二班担任学习委员,她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出黑板报、组织活动、管理班级……样样都干的很出色,深得老师们的喜欢。

无忧无虑,本该属于这位13岁的花季少女。而寿铠丽家里,是多病的爷爷奶奶,患上胃癌的母亲和年幼懵懂的弟弟,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特殊的家庭境遇,“孝顺”两字深深地铬入寿铠丽的心间。这些年来,家里长辈接连得病,本来就并不宽裕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作为家里唯一劳动力的爸爸无暇顾及家人,照顾病人的责任自然落到了铠丽瘦弱的肩膀上。

前年暑假,医院照顾患病的爷爷。去年暑假,医院照顾身患癌症的妈妈。医院长长走廊上那个忙里忙外的身影,病友们纷纷夸赞铠丽是个好孩子……

进了初中,铠丽照顾家人的时间变少。一到周五,她就归心似箭,买菜、做饭、洗碗、洗衣服、辅导弟弟的学业,几乎所有家务都被她承包了,整个周末自然忙个不停。

在学校里,寿铠丽以助人为乐出名。看到班上有同学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觉得自卑,她主动帮助解答疑难问题。她组织能力强,经常组织班上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开展课外活动。学校组织最美教室、最美寝室评选,她都积极主动的出主意布置安排。

寿铠丽懂得: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学习,真心地爱别人,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最大的孝敬。

阮市镇中何意晓:孝德种子栽在心

何意晓今年13岁,在阮市镇中七年级就读。父亲身有残疾仍坚持工作,一家人靠父亲的收入维持生计。

她5岁那年,母亲恶性肿瘤复发住院。因为做化疗,母亲头发全掉了,还时不时要呕吐,饭都吃不下几口。医生让家人做好准备。而她并不懂得“准备”的意思,只知道妈妈呕吐了,就拿过垃圾桶;要喝水了,送上热水;妈妈说身体不舒服,就帮她揉揉……只要能帮妈妈的,她就帮。

看到只有她和外婆在护理妈妈,还不太懂事的她以为别人不要妈妈了,她对妈妈说:“妈妈,别人不要你,我要你。长大了我要赚很多很多钱给你治病,还要买最好的房子给你。”这些年来,意晓和外婆细心地照顾妈妈,妈妈坚强地活着……

今年,意晓以优异成绩升入了阮市镇中。每天放学回家,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卫生,只要能做的她都主动去做。

作为班长的她,总是主动地协助老师完成各项任务。为了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她总会提出一些好的建议,通过“纠错本”,她把自己易错的题目,抄下来给同学们浏览借鉴。现在,班上每个同学每门学科都有了“纠错本”,大家的成绩都上去了。

意晓多才多艺,有一双特别灵巧的手。同学们有物品坏了,她总能帮助修理。比如钢笔、板凳等,甚至还能修理电视机、手机。她是校学生会学习部的干事,“阮市之声”广播站的播音员,同时还是校女生合唱团的成员……

岭北镇中周彦材:孝伴爷爷过光阴

周彦材,岭北镇中班学生。家里有爷爷、爸爸和妈妈,很小的时候,因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彦材就成了留守儿童。

由于爸爸的眼睛严重弱视,干活基本上要靠手摸,所以赚不到几个钱。妈妈长期在外,没有和爸爸在一起,也很少回家,彦材就和爷爷相依为命。

爷爷因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下地干活总要用电瓶车带上他。虽然只有十二岁,彦材已经是个干农活的好手。就在前几天,彦材和爷爷一起种油菜,老人在前面用锄头挖地,他跟在后面提着篮播下油菜,又覆盖上薄薄的一层土……

小麦熟了,爷孙俩忙收小麦;蕃薯好开挖了,爷孙俩就忙着收地里的蕃薯。

眼看爷爷一年比一年老了,彦材学会了烧菜做饭。听别人说,烧菜要讲究营养搭配,他经常跑到婶婶家去,向婶婶讨教,学如何烧菜。从去年开始,家里的一日三餐,全由彦材包了。为让爷爷高兴,烧菜时,他总要换换花样……

彦材关心爷爷,爷爷怜惜彦材。爷孙俩相依为命,平平常常地过着日子。爷爷对彦材没别的要求,只要他好好读书。彦材也没有别的奢望,只愿爷爷开心快乐、健康长寿。

孝为德之本

小E觉得

由孝敬长辈衍生开去

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整理/长歌

热门原创

?草塔羊肉原来是宋朝御膳房的一道菜!

?对不起,万诸暨人民!我们来晚了...

?重磅!诸暨最新拆迁计划曝光!

?诸暨有家30年老饭店,翻山越岭也要去吃!

?为什么说日本鬼子最怕诸暨人?

投稿/爆料/合作请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guihuan.com/sbfy/8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