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健委提示,我国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3月份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已达2.8万例。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每年的5-7月份都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尤其在幼托机构、学校等人群聚集性场所易造成本病的流行。
1.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是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特征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大多数症状轻微,预后好,但少数重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情凶险,特别是EV71感染引起的,死亡率较高。
2.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每年的5-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重症手足口病大多数年龄小于3岁。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在3-7天,多数患儿起病突然,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同时伴有发热,多数为低热,体温在38℃左右,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持续性超高热。
手足口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1、人群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一般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表现为低热、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随后,手足口及臀部出现皮疹,大多是手心先有皮疹。
手足口病的皮疹特征
手足口病皮疹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皮疹3个4”):
1、皮疹4部位:皮疹主要出现在手、足、口和臀等部位;
2、皮疹4不像:皮疹不像水痘、不像口唇疱疹、不像药物疹、不像蚊虫叮咬;
3、皮疹4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4、皮疹出现顺序: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黏膜,可影响进食。
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手足口病属于急性传染病,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由于多数手足口病患儿为轻型,具有自限性,因此一般对症处理即可,如家庭隔离,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降温,可斟情口服抗病毒药物,如蓝芩口服液等。
若患儿表现出惊跳、焦虑不安、惊恐、肢体抖动、眼球异常运动、喷射性呕吐、心率增快或变缓、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等重症手足口病表现时,医院就诊。
家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应洗手;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
3、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吻、拥抱等密切接触;
4、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物品;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5、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家具、玩具等;
6、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适当补充维生素,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7、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很关键。6个月到3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有必要接种,因为重症病例绝大多数发生在这个年龄段。中国自主研发使用的灭活EV71疫苗可以预防%的由EV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
9、为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别人,患病儿童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一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