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小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用他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儿科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是以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伴或不伴水肿等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综合征。临床治疗首选药物就是激素,但从临床看45%~50%患儿长期应用激素后,会导致激素依赖性或耐药性,进而造成迁延不愈,严重的进展成终末期肾病(ESRD)。当前,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临床大多数是应用他克莫司联合GC治疗。他克莫司是新型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作用强,用药不良反应少,能有效保护肾功能。临床认为可将该药物作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初治替代方案,但在难治性肾病治疗中应用较少,且尚无标准、规范的用药方案。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医院诊治的经临床检查确诊的64例SRNS患儿应用他克莫司的临床研究,系统分析不同用药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研究方法

选取年1月—年1月医院儿科诊治的64例SRNS患儿纳入研究中,基于乱数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用糖皮质激素(GC)+他克莫司方案治疗,试验组用GC+他克莫司+小剂量西罗莫司治疗,均治疗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白蛋白(ALB)及24h尿蛋白的水平,并掌握总缓解率、不良反应率。

研究结果

试验组治疗6个月后的TC、Scr、GFR、ALB及24h尿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总缓解率为93.75%,对照组为90.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P<0.05)。

研究讨论

小儿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免疫性病症,其发病机制大多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相关,病理变化主要是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引起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等症状。一直以来,GC是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主要药物,但SRNS是常见的一个类型,需长期用药,但GC长时间应用易导致患者出现向心性肥胖、高血压、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极大影响。

他克莫司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有着药效稳定,肾毒性小等特点。其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IL-2产生,对机体T淋巴细胞的功能充分抑制,有着很强的免疫抑制效用。在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应用他克莫司对机体免疫有效调节,进而减少肾小球损伤和蛋白尿,进而发挥积极的肾功能保护效用。临床研究报道,16例SRNS患儿连续用他克莫司4个月,完全缓解率达到94%。

西罗莫司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有着抗组织增殖和抗纤维化的作用,被临床认为无肾毒性。该药物是临床最为常用的mTOR阻断剂类免疫抑制剂,作用广泛,其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对血管平滑肌及内皮细胞增殖产生抑制性,减少移植物间质纤维化。有研究报道,在小儿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纤维化发挥重要影响,因而有学者提出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适量用西罗莫司。临床对2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研究表明,西罗莫司有良好效果。所以,本研究在既往他克莫司用药方案上,考虑应用西罗莫司实现三联用药,以期通过对症药物的复合作用机制,提升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采用三联用药方案,治疗后患者TC、Scr、GFR、ALB及24h尿蛋白均显著改善,优于常规二联用药方案的对照组(P<0.05);但两组总缓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看出,他克莫司三联用药和二联用药在病情转归上基本一致,但前者能更好改善患儿肾功能、血脂指标。并且试验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38%vs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出,他克莫司+小剂量GC+小剂量西罗莫司方案虽不能明显提高总缓解率,但相比他克莫司+小剂量GC方案,能更好改善肾功能、血脂等指标,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而言,他克莫司三联用药方案相比常规二联用药方案的疗效更为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降低用药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远期效果更理想,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杨晓晶.小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用他克莫司的方案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11(24):95-98.

*本文仅以分享为目的,供医药相关人士交流学习,文章观点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插图来源于摄图网

免E学苑,您的互联网学术交流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guihuan.com/sbfy/10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