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尿床是病,得治家长还容易忽视这些

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实际上,除了流感之外,一些儿童隐性病,也非常值得警惕。比如"尿床",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它不是病,真是这样吗?

孩子尿床多就控制饮水?

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医院"儿童遗尿症"义诊现场,一名患儿家长反映,孩子夜间尿床,一开始没在意,但次数越来越多,引起了警惕,“天气暖的时候,她养成了好习惯,晚上会自己起来去尿,到了冬天,她又反复了。”

医生指出,儿童夜遗尿,俗称"尿床",指的是5周岁及以上儿童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它其实是儿科常见病,5岁儿童患病率高达15%。

虽然不少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会自愈,但仍有一定比例会延续到成人,16~18岁人群患病率达1.7%。但是,很多家长往往会陷入两个极端:要么认为是孩子不听话、没有自控能力,要么认为尿床不是病,听之任之。

医院肾脏科副主任医师赵非解释,尿床其实是一种疾病,“一是孩子夜间的尿量过多,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夜间会出现生理性膀胱容量的下降,第三种是有些小朋友大脑的排尿中枢对于膀胱的控制,这两者之间没有联系好。”

一些家长还容易陷入误区,比如认为控制孩子喝水量,就能减少尿床。赵非表示,喝水量少了以后,会造成便秘的加重,便秘会压迫膀胱,造成膀胱容量的下降,导致恶性循环。

医生指出,5岁以上儿童,如果一周有两天以上夜间尿床,就需要及时就医,通过药物或者物理干预,可以彻底治愈。

1型糖尿病一半是儿童

简单动作教你科学控糖

"多尿",除去膀胱功能异常原因外,还有可能是一些继发性疾病导致,比如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好发于2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其中,15岁以下儿童,每10万人中就有2人患病。

今天,医院成立1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社区,为患儿家长建立评估方案,提高家长健康意识,目的在于实现早诊早治。

医生表示,如果孩子吃得多,还消瘦,尤其喝水喝得多,小便多,出现这些症状需要尽快查血糖,“有家族史的还可以查易感基因,加上胰岛自身抗体,就可以在更早阶段发现将来是不是可能患1型糖尿病。”

医生指出,孩子患上糖尿病,也不必担惊受怕,日常把好三道关:药物、饮食、运动,就能实现科学控糖。

“踩在脚下,两腿分开。”健康师推荐了一组专门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康复操,它包括有氧、力量、运动和平衡四个部分,步骤简单,易于学习。

健康师表示,只需要一根弹力带,在家通过家人的帮助,或者自己把它挂在一些设备上,就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运动和力量训练,从长期来看,康复操对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有比较明显效果。

健康师指出,力量训练只是一部分,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病情,咨询医生,为孩子制定更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一般一天运动30到40分钟为宜。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汪乐萍张健

◇编辑:圆圆

详细报道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guihuan.com/sbfq/9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