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继承人名单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9号),在各省(区、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遴选推荐基础上,确定名同志为第六批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名同志为第六批继承工作继承人。其中,我院黄瑾明、陈慧侬、唐农、王力宁、肖振球教授当选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这次广西获批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共18人,我院占5人。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黄瑾明,教授,主任医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二批和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桂派中医大师。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首席专家,为现代壮医临床代表人物之一。
具有五十余年中医及壮医的临床医疗经验。善于运用壮医药及壮医针灸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在长期中医及壮医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实践中,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取得了10多项科研成果,著《壮医针灸学》,主编《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中国壮医针灸学》、《壮医针灸穴位图》出版,其中《中国壮医针灸学》被评为第十六届广西优秀图书奖一等奖。《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整理和疗效验证研究》成果荣获国家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壮医针灸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西医药卫生科技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年“广西黄氏壮医针灸学流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传承工作室项目建设立项。并于年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估验收,年壮医药线点灸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瑾明教授年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授予突出贡献奖。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陈慧侬,教授,主任医师,师从首届国医大师、妇科专家班秀文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三批和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桂派中医大师。
陈慧侬教授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年,重视中医妇科人才的培养及中医妇科疑难疾病的研究。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在“葡萄胎病因研究”中发现在体细胞G显带染色体中有一种与对照组不同的异常细胞嵌合体现象,提出“嵌合体”的概念,并试图利用中药改变嵌合体现象,撰写三篇学术论文参加国际专业会议并获奖。出版专著4部,撰写论文40多篇,参加编写各种中医妇科教材五部。陈老擅长治疗各种妇科疑难病证,尤其对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综合症、妊高征、妇产科各种血症等都有独到见解,治疗上也有显著的疗效。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立项。
她有“送子观音”的美称,为许许多多的家庭送去欢乐和幸福。她更是更年期妇女的“福音”,她的妙手回春挽救了许多痛苦的家庭。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唐农,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兼广西中医药学会会长,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人民卫生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副主编。先后荣获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第一批广西医学高层次领军人才、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名中医等荣誉称号。先后师从李阳波、李可、卢崇汉等名医,为中医“火神派”传人。
唐农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是全国新生代中医的佼佼者,也是广西中医内科学的领军人物,在慢性病及疑难重症研究领域颇具造诣,尤其在脑病、脾胃病、肝病、肿瘤、慢性肾病、顽固性失眠、风湿病及各种老年病等的中医诊治上经验丰富。多年来,唐农教授深入经藏,研精覃思,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形成了自己较完整的学术体系。其首倡“三论七法”,即中医阴阳本体结构理论、中医自然医学学科本质论、中医本土学说理论,以及中医学七大基本法则。该理论高阔明晰,谨严缜密,于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作为中医“火神派”传人,唐农教授对中医扶阳学派理论亦有创见性研究和发展。
唐农教授现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6项,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厅级科研课题,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项,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著6部。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力宁,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儿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临床重点中医专科儿科学术带头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广西名中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儿童保健与健康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儿科肺炎联盟常务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国家卫计委儿童用药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首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
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三十五年,擅长运用中医药辨治小儿哮喘、特禀质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等病证。重视小儿体质与用药特点,辨病、辨证、辨体质相结合,“处方平和、味少量轻”,积极推崇中医复方煮散的应用与中医特色外治技术在儿科临床的应用;研制“健脾益气合剂”、“养阴益气合剂”、“健脾疏肝合剂”、“麻杏二陈散”、“纳气敷脐散”、“平喘咳外敷散”及“壮药防病香囊”等儿科特色制剂与具有中医疗效优势的系列外治疗法;主编《中医育儿――家庭外治助儿康》,参编国家中医类研究生、本科生教材多部,其中担任《中医儿科临床前能力训练》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儿科学》教材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医儿科学》副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副主编;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项目,并主持完成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广西科技进步奖5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6项。年获批广西中医药管理局广西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立项。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肖振球,教授,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西名中医,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医四十余年,一直勤勤恳恳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在医疗工作中立足于中医,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诊治痔瘘、肛痈、脱肛、肛裂、溃疡性结肠炎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创立了“多区域剥扎注射术治疗环装嵌顿痔”的手术方法,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针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法“安肠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病理研究”,获广西医药卫生科学进步三等奖。曾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一项,厅级课题三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研究一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3篇。
文章来源:医院宣传策划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