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最新消息
◆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为给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医院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济宁广播电视台开办《一院名医健康讲堂》栏目,医院“诚信厚德,至善求精”的行医理念,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近年来
身边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很多人谈“糖”色变
不少人疑惑
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吗?
没有家族史怎么会得糖尿病呢?
得了糖尿病是不是就得终身依赖胰岛素了?
怀孕期间得了糖尿病
注射胰岛素对胎儿有影响吗?
本期将带大家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本期邀请到的嘉宾是
刘亚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工作医院内分泌科
医院“十佳医生”、“先进个人”
目前担任
山东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防治分会
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
第二届骨质疏松和骨矿盐学会委员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第二届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老年医学学会
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济宁市医学会
内分泌学、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济宁市医学会
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
01糖尿病分哪几种类型呢?
糖尿病目前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四种类型。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造成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发病人群一般是儿童或者青少年,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起病急骤,代谢紊乱明显,有酮症酸中毒的倾向,需要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临床上最多见,大约90%以上,由于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相对的分泌不足;一般是体型肥胖,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起病缓慢、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是由于并发症就诊而发现了糖尿病,比如说冠心病、肾病、眼病去就诊发现了糖尿病;在应急状态下,也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的一些倾向。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胰岛β细胞的遗传缺陷、胰岛素作用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所致、感染所致,免疫介导以及糖尿病相关的一些遗传综合症。
妊娠期糖尿病:原来没有糖尿病的病史,只是在妊娠期间发现糖耐量异常,分娩之后,血糖又恢复了正常。这就是目前公认的四种类型的糖尿病。
02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没有家族史怎么也会得糖尿病呢?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遗传和后天环境,遗传因素是糖尿病发病的“基础”,但并不一定都会发生糖尿病。后天获得因素包括:肥胖、运动量减少、久坐、热量摄入过多、年龄增长等不良生活方式,是促成糖尿病发病的诱因;可以这样理解,遗传因素是将子弹上膛,环境因素就是扣动扳机。
03很多人,身体一旦出现一些不适,仅凭着自己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就容易胡思乱想,猛地一瘦或是口感多喝水,浑身没劲就怀疑我是不是得糖尿病了?今天我们主要聊聊目前临床上最多见,发病率90%以上的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呢?
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多一少”症状,包括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2型糖尿病患者很少因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来就诊,往往因为乏力、容易疲劳、视物模糊、皮肤干燥或瘙痒、四肢麻木、头晕、心悸、腰膝酸软、肠道及膀胱功能紊乱、性生活困医院就诊,比如血糖高造成胃肠道神经持续受损,容易出现胃潴留、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042型糖尿病平时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情况。
2型糖尿病合理的治疗策略是综合性治疗,一般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压脂”,控糖、降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等。糖尿病管控的“五驾马车”,是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
(1)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只有饮食控制良好,血糖才能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控制;
(2)强调运动锻炼尤其对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有益处,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记住法则,1是每天至少运动一次,3是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5是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7是运动心率要-年龄,例如50岁年龄的患者,-50=,既50岁年龄的人运动后心率控制在次/分钟就可以。
(3)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以及胰岛素治疗;
(4)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绘制血糖谱,对糖尿病的药物调整非常有必要,避免低血糖以及餐前餐后血糖显著波动;
(5)糖尿病教育,定期参加糖尿病教育,学习糖尿病的治疗知识。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a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注射类药物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尤其目前进入后疫情时代,良好掌握糖尿病的“五驾马车”,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管理。
05很多糖友被医生告知血糖高,需要注射胰岛素,心里不免恐慌和疑惑,是不是注射胰岛素之后,就需要终身使用,依赖上胰岛素了?
我们知道,1型糖尿病因为胰岛β细胞绝对性的破坏,患者往往需要终身胰岛素的治疗,而2型糖尿病若合并DKA、HHS,需要短期使用胰岛素,一旦代谢紊乱纠正,可结合胰岛功能,换用口服降糖药物;若2型糖尿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胰腺炎、眼底出血等,可能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
女性在妊娠期、哺乳期若血糖高,必须注射胰岛素;分娩后若血糖正常,可立即停用胰岛素;
如果2型糖尿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且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可以停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物。
谢谢刘主任带来的分享
《一院名医健康讲堂》每周都会邀请
来医院的专家
为大家分享健康知识以及医疗健康话题
想要了解更多健康内容
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