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肾病病理类型在初期发病时具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其控制程度和预后也存在差异。那么,病情控制到何种程度才算相对安全呢?以下针对较常见的三种病理类型肾病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肾炎类肾病,主要以蛋白尿和血尿为主要表现,但程度相对较轻,少数情况下伴有轻微水肿。此类肾病在早期发展较慢,症状较轻,通过积极治疗可将白尿控制为阴性,蛋白尿量可降低至0.15以下,从而不易引发肾衰。然而,若已出现肌酐升高的情况,需明确血肌酐控制在以下为较为安全的界限。
其次,肾病综合征类疾病。这类肾病蛋白尿的经量通常以不超过一克为安全范围。若能长期保持肾功能稳定,将蛋白尿量降至0.5克以下最为安全。血压控制在一百三八十以内为佳,若患者年龄超过60岁,血压可以适当放宽一些。
最后是继发性肾病,包括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狼疮性肾病等。对于这些疾病,糖化血红蛋白应严格控制在7%以下,血压控制在/80以下,微量蛋白尿早期应控制在30毫克以内,而肾小球滤过率应维持在45以上。对于高血压肾病,同样需要重视高血压的稳定以减轻肾脏内动脉高压的情况,保护残存的肾功能,以延缓肾衰竭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