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肾病综合征

摘要

目前有研究表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在治疗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包括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微小病变型肾病等,可有效缓解蛋白尿和保护肾脏功能,提示其除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效应以外,可能存在着其他作用机制。本文主要介绍ACTH的生物学特性,结合ACTH治疗肾病综合征现有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阐明其可能的几种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病综合征足细胞免疫调节

肾病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肾脏系统的疾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若治疗不理想可导致终末期肾病。使用类固醇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是现阶段比较常规的治疗手段,但复发及治疗无反应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且副作用大,所以需要寻求一种有效的,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来维持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长期治疗。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用于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对于激素依赖和频复发的患者,ACTH可以有效缓解蛋白尿,保护肾脏功能,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1-3],同时可用于激素减量及减停[41]。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一、ACTH的组成及作用

ACTH是黑皮质素药物的一种,目前主要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天然的ACTH目前有两种,一种是美国的凝胶制剂,另一种是中国的粉针剂,是由猪腺垂体提取的一种含有39个氨基酸的直线型多肽,N端的24位氨基酸高度保守,具有黑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receptor,MCR)的结合位点,是维持肾上腺皮质活性所必需的;第25-39氨基酸具有稳定ACTH和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它与人的ACTH仅有1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4]。合成的ACTH在欧洲国家应用,是含有1-24个氨基酸的多肽,可肌注或静脉滴注,不能皮下注射,因两者存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上的差异,故合成的ACTH疗效逊于天然ACTH[5]。

ACTH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合成与分泌,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及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ACTH可被蛋白分解酶破坏,故不能口服。肌内注射4小时后达高峰,8-12小时作用消失。静脉注射时于数分钟内开始产生作用。除了肾病综合征,ACTH还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婴儿痉挛症),结缔组织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皮肤疾病(如皮肌炎,剥脱性皮炎)以及胃肠道疾病(如局部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并作为辅助治疗提高化疗耐受性[2,4]。

二、ACTH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

MCRs是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黑皮质素可以激活涉及MCRs的两个主要信号转导通路: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6],这两条通路将引发许多其他下游信号级联,这些信号级联负责各种细胞效应,可保护肾脏和缓解蛋白尿。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机制:

01

ACTH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效应

既往认为ACTH与肾上腺黑皮质素受体2(melanocortinreceptor2,MC2R)亲和力高,活化的MC2R可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和肾上腺皮质的生长,故其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机制与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效应相关[7]。在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自身免疫异常是发病的原因之一,病理多表现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及细胞增殖等。ACTH通过干扰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抑制免疫细胞增殖、破坏致敏淋巴细胞、阻止补体发挥免疫作用、减弱炎症反应程度、保护足细胞等来控制患者肾脏功能损害的进展[9]。

研究显示,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不理想的患者应用ACTH仍有一定的效果,其依据主要有以下两点:

(1)研究发现接受ACTH治疗的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远远低于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理论上暴露在如此低剂量的皮质醇中疗效应该会下降,但对于某些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10,11]或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glomerularsclerosis,FSGS)患者来说,ACTH治疗组预后却比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更好[12-14];

(2)对于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ACTH仍可促进蛋白尿的缓解[13,15]。这更进一步提示,ACTH对肾脏保护作用除了以往被认识到的促肾上腺合成糖皮质激素外,还有其他的作用机制。

02

ACTH对足细胞的保护作用

ACTH是黑皮质素的一种,黑皮质素系统包括了一整套激素、神经肽和免疫信号通路系统,在黑色素生成、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糖皮质激素分泌、血流动力学、尿钠排泄、能量代谢稳态、性功能和外分泌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6]。黑皮质素包括5个受体,除MC2R主要分布在肾上腺外,其余的四种受体广泛分布在皮肤,肾脏,大脑,外分泌腺,还有多种炎症细胞如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中。ACTH可有效刺激这五种MCRs[17]。

Lindskog[18]团队首次证明了MC1RmRNA在正常人类足细胞,系膜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他们的研究还表明,MC1R蛋白在肾小球中特别是在足细胞中的表达,是通过与synaptopodin的共域化而实现的。此外,该团队对被动Heymann肾炎(passiveheymannnephritis,PHN)MN模型的老鼠,应用合成ACTH、α-MSH以及MC1R激动剂MS05,结果证实可有效减少蛋白尿,缓解低白蛋白血症及高血压,同时改善足细胞超微结构,降低氧化应激。在随后的研究中,Lindskog[19]等人证实了MS05可以减少PHN的蛋白尿,改善足细胞形态。由于MS05是目前认为对MC1R选择性最高的激动剂,因此认为MC1R介导了黑皮质素的抗蛋白尿和肾脏保护作用。他们认为ACTH可通过与MC1R作用来保护足细胞。该证据表明,有MCR触发的cAMP信号通路,尤其是MC1R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相互作用,后者是传递生存/抗凋亡信号的关键物质[20]。足细胞表达MCRs,因此MCR受体激动剂ACTH可能通过MCR-cAMP信号通路与MAPK-ERK通路之间的作用来保护足细胞[21]。

但Qiao[22]团队的研究提出了不一样的结论,该团队回顾性观察了4例MC1R失功能的激素抵抗的原发性肾小球病患者应用ACTH的疗效。结果显示,ACTH对于该4例患者仍有抗蛋白尿的作用。这说明虽然ACTH可以通过激活MC2R促进皮质醇合成而发挥激素依赖的抗蛋白尿作用,但是由于这4例患者前期治疗中表现出的激素抵抗特性,推测ACTH应该通过非激素依赖的抗蛋白尿效应而发挥治疗作用。Qiao团队进一步建立了MC1R缺失的小鼠LPS模型(足细胞受损早期模型)和ADR模型(经典FSGS改变模型),给予ACTH类似物NDP-MSH干预,与Lindskog等观点不同,该研究结果显示,NDP-MSH干预可有效改善MC1R缺失小鼠模型的足细胞形态,降低蛋白尿和保护肾脏。该研究认为ACTH除通过MC1R发挥其非激素依赖的抗蛋白尿作用[22],还有其他机制可以保护肾脏。

此外ACTH可调节细胞骨架,JohannesElvin[19]团队的研究显示足细胞中MC1R的上调可降低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导致pRhoGAP去磷酸化,进而降低pRhoGAP在足细胞中的活性,促进RhoA-GTP的形成,增加RhoA活性,加强应力纤维重构,MC1R受体激动剂可以修复嘌呤霉素导致的应力纤维排列紊乱,改善细胞凋亡。MCRs激活的G蛋白信号通路,与细胞快速反应密切相关,包括细胞骨架重排和细胞形态的改善[23]。通过cAMP-PKA信号通路,MC1R的激活可控制多种细胞骨架的调节(包括Rac,Cdc42和Rho),迅速改变变形足及丝状足的构造,增加细胞的分枝和树突形成,这种作用可能保护足细胞免受各种免疫或非免疫介导的损伤,避免引起细胞骨架结构紊乱[8],与FSGS动物模型中ACTH治疗后出现细胞足突消退和足细胞形态变化改善的结果相一致[18]。

03

ACTH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黑皮质素是一种神经免疫肽,在循环血细胞(包括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中有很强的免疫调节活性。同时除了MC2R外,其他4种MCRs的激活都具有抗炎作用,所以在包括肾脏在内的大多数器官系统的实质细胞中,黑皮质素也具有显著的抑制炎症作用[24]。

年PonticelliC团队[25]针对iMN的一项随机队列研究,将病理诊断iMN的患者分为甲强龙组+细胞毒性药物组(苯丁酸氮芥或者环磷酰胺)与ACTH组,比较发现两组都能明显降低蛋白尿且没有统计学差异。年BombackA.S.等[13]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纳入了5例初始应用过2种以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iMN患者,给予ACTH每周2次80IU皮下注射6个月后,2例患者获得了部分缓解。在ACTH治疗4个月后,3例患者免疫学缓解即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A2Receptor,PLA2R)抗体转阴。BeckL.H.等[26]的研究也发现ACTH凝胶治疗6个月后12例iMN患者抗PLA2R降低,5例患者抗PLA2R消失。提示ACTH凝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但这种反应的持续时间和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年HladunewichM.A.等[27]在国外的凝胶制剂治疗iMN的初步研究中发现15例抗PLA2R抗体阳性的患者中,3例患者的抗体完全清除,另外4例患者在完成ACTH治疗后抗体减少,在未检测到抗PLA2R抗体的5例患者中,1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蛋白尿明显改善。

这种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由多种MCRs来调节(包括MC1R,MC3R和MC5R),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来实现。NF-κB是一种转录因子,控制免疫及炎症反应中涉及的许多促炎介质的表达,如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研究表明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changedisease,MCD)复发的患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胞核中NF-κB结合增加,伴随I-κB蛋白表达及mRNA的减少。有证据显示MCR激活cAMP信号通路在抑制NF-κB方面有一定的作用[28]。当cAMP被MCR激活后,产生大量PKA,PKA是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synthasekinase3β,GSK3β)磷酸化后活性抑制的重要基质。GSK3β是一种重要的信号传感器,可以控制NF-κBRelA/P65的磷酸化及NF-κB依赖的促炎分子的选择性转录。因此通过MCR-cAMP-PKA信号通路来抑制GSK3β的激活,将有选择性灭活炎症反应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和Th1介导的免疫反应[29]。

除此之外,PKA活化和GSK3β的抑制可能增加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elementbindingprotein,CREB)活性。CREB是一种转录因子,可控制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如对免疫耐受至关重要的IL-10[30]。CREB的激活直接影响调节T细胞谱系,因此有利于免疫耐受。α-MSH是一个具有13肽结构的天然的黑皮质素,剪切自ACTH(1-13),是非选择性的MC1R、MC3R、MC4R和MC5R的激动剂。用α-MSH干预致敏T细胞可诱导致敏CD4+T辅助细胞的耐受及无应答。此外,α-MSH已证明在人类中有免疫抑制作用,可能部分通过单核细胞中的MC1R和淋巴细胞中的MC1R,MC3R来实现[31]。故推测黑皮质素ACTH治疗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如iMN)和足细胞病变(如MCD和FSGS)可能是系统免疫调节的结果。该系统免疫调节可以:

1.恢复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免疫平衡;

2.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

3.减少具有肾小球渗透活性的致病淋巴细胞因子的释放[17]。

04

ACTH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高脂血症是肾病综合征重要的特点之一,有研究表明,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载脂蛋白A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浓度的变化在不同的研究中有所不同,高脂血症可增加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可能导致肾损伤,蛋白尿增加,又进一步影响肾病的预后,因此纠正血脂异常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ACTH已被反复证实可降低血脂水平。MariaSkoog[32]小组研究了8例健康志愿者在应用ACTH和糖皮质激素(倍他米松)4天后,结果ACTH组空腹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in,LDL-C)和ApoB水平下降,但倍他米松组没有下降。此外,ACTH组血浆ApoB-48对脂肪的摄入显著降低,但餐后血浆甘油三酯和棕榈酸视黄酸酯的升高未受影响,这表明ACTH可诱导分泌更少但更大的乳糜微粒。倍他米松对餐后反应的影响相似,但不太明显。提示ACTH的降脂作用涉及抑制ApoB的产生[33]。

已知清道夫受体BI(scavengerreceptor-BI,SR-BI)介导肝和类固醇生成组织中HDL-C的选择性摄取[34]。WangN[35]发现SR-BI基因在小鼠肝脏的特异性过度表达降低了血浆HDL-C、apoA-I和apoA-II水平。表明SR-BI参与了载脂蛋白的代谢。但NingXu等[36]的研究表明肝细胞或肾上腺中的SR-BI不参与体内观察到的ACTH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他们发现细胞培养基中加入ACTH后,apoBmRNA的表达和分泌水平有选择性的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apoB在培养基中的分泌量也有类似程度的减少。而其他载脂蛋白(apoA-I、apoE、apoM)的表达和分泌不受ACTH的影响。在油酸存在的情况下,apoB的分泌增加了3倍,但在ACTH处理的细胞中未见这种现象。HepG2细胞的LDL含量,LDL受体mRNA和SR-BImRNA的水平不受ACTH的影响。他们的结果显示ACTH直接和选择性地下调了HepG2细胞培养物中apoB的产生和分泌,提示ACTH在体内发挥降胆固醇作用的主要机制可能是降低了肝脏中含apoB脂蛋白的生成速率。apoB的per-VLDL颗粒在apoB向粗面内质网腔的翻译和转运过程中形成,并修饰形成成熟的VLDL颗粒分泌到血浆中。然后VLDL通过脂质核心被脂蛋白脂肪酶分解而转化为LDL颗粒。因此,apoB合成的下调可能解释了VLDL和LDL在ACTH作用下的降低。apoB产生改变的机制可能是ACTH作用导致apoB基因转录减少或apoBmRNA降解增强的结果[36]。

ArnadottirM等[37]研究表明,ACTH还可以降低血浆Lp(a)浓度。Lp(a)是由LDL颗粒组成,其中也含有apo(a)。后者似乎与血液循环中的VLDL/LDL的apoB部分结合。因此,血浆Lp(a)的降低可能继发于ACTH给药后VLDL和LDL浓度的降低。然而,不能排除ACTH也可能影响apo(a)的产生或血浆中Lp(a)的消除。

在一项针对健康人和血液透析患者的队列研究中,ACTH会导致血清apoE浓度升高,可能ACTH诱导的LDL摄取增加并不是由于LDL受体的上调,而是由于LDL的apoE富集,导致LDL受体的亲和力增加。此外,VLDLapoE含量的增加可能导致这些颗粒的吸收增加,从而导致LDL的形成减少[38]。A.Hardarson等[39]研究显示在长期服用辛伐他汀的患者中,ACTH可明显降低血清LDL-C、甘油三酯和Lp(a),且apoE浓度在ACTH治疗后显著升高。表明ACTH和他汀类药物并没有共同的降脂机制,可以成为一种降脂药物应用于肾脏疾病。

三、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研究发现ACTH可以保护足细胞形态及功能,有抗炎及调节免疫作用,可以降低高脂血症,不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优点。其不良反应多与类固醇激素有关(如水肿、高血压、感染、高血糖等),停药后多能缓解。许多临床研究也发现ACTH在成人MCD、FSGS、iMN、IgAN及移植肾病[40]中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最后对于其治疗的机制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1]MadanA,Mijovic-DasS,StankovicA,etal.Acthargelinthetreatmentofnephroticsyndrome:amulticenterretrospectivecaseseries[J].BMCNephrol,,17:37.DOI:10./s---7

[2]管娜.黑皮质素类药物治疗肾病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54(5):-.DOI:10./cma.j.issn.-..05.

[3]LiebermanKV,Pavlova-WolfA.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therapyforthetreatmentof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inchildrenandyoungadults:asystematicreviewofearlyclinicalstudieswithcontemporaryrelevance[J].JNephrol,,30(1):35-44.DOI:10./s---3

[4]GettigJ,CummingsJP,MatuszewskiK.H.p.Acthargelandcosyntropinreview:clinicalandfinancialimplications[J].PT,,34(5):-.DOI:PMC

[5]GhaddhabC,VuissozJM,DeladoeyJ.FromBioinactiveACTHtoACTHAntagonist:TheClinicalPerspective[J].FrontEndocrinol,,8:17.DOI:10./fendo..

[6]RuggieroC,LalliE.ImpactofACTHsignalingontranscriptionalregulationofsteroidogenicgenes[J].FrontEndocrinol,,7(24):1-14.DOI:10./fendo..

[7]YangY,ChenM,VentroG,etal.AminoacidresidueLintheACTHreceptorplaysakeyroleinACTHorα-MSHselectivity[J].MolCellEndocrinol,,(15):11-17.DOI:10.1/j.mce..12.

[8]LiX,TaoH,XieK,etal.cAMPsignalingpreventspodocyteapoptosisviaactivationofproteinkinaseAandmitochondrialfusion[J].PLoSOne,,9(3):e.DOI:10./journal.pone.00

[9]张莉,张建江.促皮质素治疗肾小球疾病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4(23):-.DOI:10./cma.j.issn.-X..23.

[10]BombackAS,FervenzaFC.MembranousNephropathy:ApproachestoTreatment[J].AmJNephrol,,47(Suppl1):30-42.DOI:10./

[11]vandeLogtAE,BeerenhoutCH,BrinkHS,etal.SyntheticACTHinHighRiskPatientswithIdiopathicMembranousNephropathy:AProspective,OpenLabelCohortStudy[J].PloSone,,10(11):e.DOI:10./journal.pone.

[12]HoganJ,BombackAS,MehtaK,etal.TreatmentofidiopathicFSGSwith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gel[J].Clinical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ofNephrology,,8(12):-.DOI:10./CJN.

[13]AndrewSB,PietroAC,LaurenceHBJ,etal.TreatmentofResistantGlomerularDiseasesWith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Gel:AProspectiveTrial[J].AmJNephrol,,36(1):58-67.DOI:10./

[14]FilipponeE,DopsonS,RiversD,etal.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naloguseforpodocytopathies[J].IntMedCaseRepJ,,9:-.DOI:10./imcrj.s

[15]BombackAS,CanettaPA,BeckLH,etal.Treatmentofresistantglomerulardiseaseswith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gel:aprospectivetrial[J].AmJNephrol,,36(1):58-67.DOI:10./

[16]CampbellI.Adrenocorticalhormones[J].AnaesthIntensiveCareMed,,15(10):-.DOI:10.1/j.mpaic..07.

[17]GongR.Leveragingmelanocortinpathwaystotreatglomerulardiseases[J].AdvChronicKidneyDis,,21(2):-.DOI:10./j.ackd..09.

[18]LindskogJA,GranqvistA,ElvinJ,etal.Effectsofmelanocortin1receptoragonistsinexperimentalnephropathies[J].PLoSOne,,9(1):e.DOI:10./journal.pone.00

[19]ElvinJ,BuvallL,LindskogJonssonA,etal.Melanocortin1receptoragonistprotectspodocytesthroughcatalaseandRhoAactivation[J].AmJPhysiolRenalPhysiol,,(9):F-.DOI:10./ajprenal.31.

[20]ChaiB,LiJY,ZhangW,etal.Melanocortin-3receptoractivatesMAPkinaseviaPI3kinase[J].RegulPept,,(1-3):-.DOI:10.1/j.regpep..11.

[21]HerraizC,JourneF,Abdel-MalekZ,etal.Signalingfromthehumanmelanocortin1receptortoERK1andERK2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involvestransactivationofcKIT[J].Molecularendocrinology,,25(1):-.DOI:10.0/me.-7

[22]QiaoY,BergAL,WangP,etal.MC1Risdispensablefortheproteinuriareducingandglomerularprotectiveeffectofmelanocortintherapy[J].SciRep,,6:.DOI:10./srep

[23]NimnualAS,TaylorLJ,Bar-SagiD.Redox-dependentdownregulationofRhobyRac[J].Naturecellbiology,2,5(3):-.DOI:10./ncb

[24]AndersenG,HagglundM,NagaevaO.QuantitativeMeasurementoftheLevelsofMelanocortinReceptorSubtype1,2,3and5andPro-Opio-MelanocortinPeptideGeneExpressioninSubsetsofHumanPeripheralBloodLeucocytes[J].ScandJImmunol,61(3):-.DOI:10./j.-..05.x

[25]PonticelliC,PasseriniP,SalvadoriM,etal.Arandomizedpilottria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guihuan.com/sbzy/65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