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岁儿童家长注意:
近期,全市托幼机构普遍复园,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作为家长,您可不能忘了夏季手足口病的预防。手足口病多发生于0-5岁婴幼儿,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夏秋季比较常见。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丘疱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肠道病毒,感染了肠道病毒后有的人出现如发热、皮疹等症状,有的人则没有任何症状。无论是否出现症状,感染肠道病毒后的人都具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中,接触到感染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和疱疹液均可能引起感染。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1.儿童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可引起感染。2.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3.与感染者的近距离接触可以通过他们咳嗽、打喷嚏排出的飞沫而引起感染。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1.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好的办法。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病预防疫苗为EV71灭活疫苗,该疫苗为“二类疫苗”,本着“知情、自愿、自费”原则进行接种。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至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家中有适龄宝宝,之前未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的,应尽快前往就近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手足口病疫苗,预防手足口病发生。2.勤洗手。进入夏季,为预防肠道类传染性疾病发生,家长、孩子、幼儿园老师等,均应注意手卫生,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3.讲卫生。低领幼儿尿布应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常通风,勤晒衣被;应充分清洗、消毒儿童使用餐具,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4.防聚集。手口足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5.勤通风。家中、幼儿活动场所应注意经常通风。6.勤监测。手口足病流行期间,家长和托幼机构应加强孩子体温监测,每天晨起要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无异常。7.重消毒。手口足病流行高峰期(5-8月),可在家庭中使用84消毒液对桌椅、扶手、玩具等进行消毒。具体可参照消毒剂使用说明进行。供稿:宝鸡市疾控中心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