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机构入校查体,告诉家长其孩子近视,需

社会各种机构入校查体,给家长发通知单,说孩子有近视,弱视,散光等屈光问题,让带着孩子去他们机构做治疗,为了应对这种乱象,我院眼科给新生儿建立眼保健档,为孩子的视力发展,从出生开始就提供了规范,专业的保护。以下几点眼科知识大家应该了解:

一、儿童正常视力下限和年龄相关

人眼的视力发育是有一个过程的,随年龄增加视力逐步发育提高。按最新的儿童弱视临床诊疗指南,儿童正常视力下限是:3岁0.4,4岁0.5,5岁0.6,所以如果按《规范》中的标准给学龄前儿童做检查就会出现可能是正常的眼却被筛查出近视的情况。比如: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1.00D(因为没有做睫状肌麻痹,有调节参与,电脑验光可能会出现近视化漂移),而视力0.6(可能其正常视力就是0.6)。即,正常眼,也是不用配镜的眼被近视筛查出来了。

二、斜轴散光、逆规散光的影响

斜轴散光、逆规散光会对视力的影响比较大,是需要矫正的,但如果只看等效球镜度可能达不到近视筛查的标准。比如一7岁儿童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1.00DCⅹ40(等效球镜度为-1.00/2=-0.50D),裸眼视力0.5。这样的情况,裸视视力差,等效球镜度-0.50D,其实是需要配镜的,但却不会被筛查出来,家长可能会掉以轻心了。

三、“视力训练”对筛查结果的影响

由于视力是主观心理物理学的检查,通过训练是可以部分提高裸眼视力的,所以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视力训练”的机构,儿童可以通过视力训练提高裸眼视力,但是屈光度却不会改变。这样会影响近视筛查的结果。比如一个轻度近视的儿童,原来-0.75D近视,裸眼视力0.5,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视力提高到1.0,但屈光度还是-0.75D。这样近视的儿童就被“漏筛”了。如果这一些做过“视力训练”的儿童很多,还会造成总体的近视患病率下降的假象

v

四、远视性弱视不会被筛查出来

按《规范》的标准,远视性弱视的儿童是不会被筛查出来的。虽然这部分儿童比例不大(约2%~3%),但却是最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guihuan.com/sbzy/55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