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不是病,只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这种观点正确吗?
完全错误!
本期专家
王新凤
医院业务院长,明岐代谢病中心主任,青岛市老年医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委员,研究方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近年来,发表国家级论文4篇,省级论文8篇,做为副主编参编《现代内科常见病临床处置》,参编《内分泌科临床备忘录》,参加过山东省痛风病及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参与青岛市年度医药科研指导计划《无创正压通气在ARIDS应用价值的研究》的研究。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常规体检时被告知有“脂肪肝”,很多人都是“一听而过”,不以为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
“喝酒会得脂肪肝”
“吃肥肉会得脂肪肝”
“胖子容易得脂肪肝”
“脂肪肝很常见,身边好多人都有”
……
其实并不单单是这样。
脂肪肝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约有30%的西方国家人口和约17%的东方人口患有该病,而脂肪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5%。
脂肪肝是病,不是亚健康
即使是无症状的单纯性脂肪肝,
也不是亚健康状态。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若不及时减少饮酒量,20%以上的人将在十年内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虽然进展缓慢,十余年内仅1%左右的患者发生肝硬化,但随访的5~10年内发生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概率较普通人群显著增加。
什么是脂肪肝?
顾名思义,脂肪肝就是肝脏所含脂肪超标了,这些脂肪被储存在肝脏细胞里。
当这些肝脏的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的重量大于肝脏重量的5%,或者肝脏切片发现10%以上的肝脏细胞有脂肪空泡就是脂肪肝。根据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型(含脂肪5%~10%)、中型(含脂肪10%~25%)、重型(含脂肪25%~50%)三型。
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以及生活懒散和经常熬夜等因素,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粮食消耗量呈下降趋势,动物性食物消耗量成倍增长,造成人体热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明显增加,且来自饱和脂肪、单糖、双糖的热量上升。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包括含果糖饮料)摄入过多与肥胖和脂肪肝关系密切。
2、不良的饮食习惯
过量进食、频繁进食、吃零食、喜甜食和荤食、常吃宵夜、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习惯,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提供条件。比起同等热量的早餐或午餐,一顿丰盛的晚餐更容易导致肥胖和脂肪肝。
3、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习惯久坐,有些患者甚至从不参加体育运动。人体主要通过体力活动消耗多余热量,没有被消耗的热量即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肥胖的形成原因中,活动过少与摄食过多同等重要。当过多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体脂型肥胖,当过多脂肪堆积在肝脏时,则出现了脂肪肝。
4、酒精滥用
近30年来,中国居民酒类产品的消费量增长迅速,中国现已成为全球酒精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当前,中国习惯性饮酒者数量不断增多,儿童和青少年饮酒已不少见,且人均酒精消耗量逐年增加。尽管少量饮酒并不增加脂肪肝的发病率,但过量饮酒肯定会导致肝损害。
脂肪肝误区不可小觑
误区
1、脂肪肝是胖友才有的“专利”,不会“光顾”瘦人?
脂肪肝并不是肥胖人群的专属疾病,甚至有时偏瘦人群患脂肪肝更可怕。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指因为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这与患者的体重没有直接关系。非酒精性脂肪肝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暴饮暴食、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久坐不动等都会导致疾病发生。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肥胖症诊断标准,体质指数(BMI)和(或)腰围均正常的脂肪肝患者在我国仍不少见,所以,瘦人同样也会得患脂肪肝。此外,一些药物和工业毒物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其中其中一种病因,而与体重没有关系。
误区
2、脂肪肝不痛不痒,也存在多年,不用理会?
随着脂肪肝检出率的增高,大家对之已不以为然,总认为脂肪肝至多算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而不是真正的疾病,而且多无症状,根本无需治疗。
事实上,脂肪肝并非亚健康状态,而是一种疾病(即脂肪性肝病),脂肪肝虽多无临床症状,但如任其发展就可能发生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如及时治疗脂肪肝是可逆性的,可在几个月内完成消失,但如果发展为肝硬化,便是不可逆的。因此,即使是健康查体发现的无症状性脂肪肝亦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及时干预或治疗,而且积极的治疗对于控制糖尿病、动脉硬化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误区
3、脂肪肝是大鱼大肉(吃荤)吃多所得的,得了脂肪肝就得吃素?
完全吃素食会导致人体内脂肪摄入过少,体脂分解过多,长期全素食,会导致肝脏“机器”的运转动能不足。身体内的脂肪无法通过“机器”运输出去,而且脂蛋白合成减少,致使脂蛋白沉积肝脏内,从而引发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脂肪肝病人的饮食治疗要控制饮食,控制能量,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比例。在总热量一定的情况下,建议脂肪肝患者适当高蛋白、低脂肪、适量或低糖的膳食模式,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5%~20%,其中1/3以上为动物性优质蛋白,脂肪占20%~25%(包括食物中所含脂肪及烹调油),碳水化合物占45%~55%。
误区
4、脂肪肝多吃水果有益?
新鲜水果富含水分、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无疑有益于健康。然而,水果的保健作用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水果含有一定的糖类,糖类特别是富含单糖和双糖的水果,长期过多进食可导致血糖、血脂升高,甚至诱发肥胖,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不宜多吃这类水果。
体检查出脂肪肝怎么办?
既然脂肪肝疾病是肝脏含太多脂肪造成,解决的办法就是让肝脏脂肪减少就是了,解决方法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手术。
1、饮食+运动
跟体重控制一样,过重或肥胖又有脂肪肝者,首选要减肥,从饮食与运动进行干预,减掉10%以上的体重对改善脂肪肝有很大帮助,甚至可以逆转脂肪肝。明岐代谢病中心门诊通过对肥胖合并脂肪肝患者进行减重,成功逆转脂肪肝。
肥胖门诊干预前
肥胖门诊干预后一患者在明岐代谢病中心通过减重减掉脂肪14.1Kg,脂肪肝消失2、药物
如果脂肪肝合并严重肝功能受损,医院就诊,是否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3、减重手术
对于重度肥胖(BMI>38),经饮食控制及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两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减重手术,改善患者代谢综合症(术后仍需建立合理膳食模式,否则体重容易反弹)。如果由脂肪肝进展到肝硬化,肝脏已失去功能,可能需要考虑肝脏移植手术。
脂肪肝并不可怕
但也不能小瞧它
想和脂肪肝说“拜拜”
记住以下这四点
健康生活
及早干预
均衡饮食
良好心态
因此,一旦发现有脂肪肝,切忌不当回事,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早干预,定期复查并规范诊治。
代谢病中心享一站式诊疗服务
这个代谢病中心给大家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用王新凤院长的话来说是:
只挂一次号,就能全面评估疾病及其并发症,领取自己的代谢性疾病评估报告。代谢性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全方位多科室的综合检查。以糖尿病为例,患者通常合并或引发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等。单一的检测项目往往难以满足规范的临床诊疗需求。根据传统的就医方式,患者就诊时需要多次挂号,不断往返于不同科室。而代谢病中心把这些专科服务都集中在了一起。哪些病可以来这看?中心内设有代谢病专家门诊、肥胖门诊、内分泌疾病门诊等亚专科门诊以及并发症检查区。
包括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糖耐量减低、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痛风、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方面的疾病,甲亢、甲减等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性腺的疾病,都能在这里诊治。
同时我院中西医代谢疾病管理中心,购置全新健康管理系统,并为患者建立全新的纸质健康档案和电子健康档案,方便医师查阅患者的血脂、血压、血糖、血尿酸等情况,并可以与近期检查进行对比,使医师对患者的治疗及健康档案的管理更加便捷。专家链接
王新凤业务院长
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青岛市老年医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委员,研究方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近年来,发表国家级论文4篇,省级论文8篇,做为副主编参编《现代内科常见病临床处置》,参编《内分泌科临床备忘录》,参加过山东省痛风病及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参与青岛市年度医药科研指导计划《无创正压通气在ARIDS应用价值的研究》的研究。
擅长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慢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疗特色:将简、廉、效、验的思想运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中,将常用药物优化组合,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
预约-
出诊信息:医院门诊部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名医精术康泽众生
联系-
住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