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7.html
肾病综合征
一、诊断标准:
1.必要条件:
①大量蛋白尿(>3.5g/d)。
②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
2.非必要条件:
①水肿。
②高脂血症。
二、病因:
1.儿童最常见的肾综病因为微小病变型肾病(脂性肾病)。
2.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原发性肾综的病因为膜性肾病,继发性肾综的病因为糖尿病肾病。
4.青少年常见的肾综病因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和微小病变型肾病。
三、病理生理:
1.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与电荷屏障被破坏。
2.低白蛋白血症:主要表现为血清白蛋白降低,其他蛋白也可降低。
3.水肿:主要原因为低蛋白血症,次要原因为水钠潴留。
4.高脂血症:表现为CH,TG,LDL,VLDL升高。
四、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
1.微小病变型肾病(脂性肾病):
①光镜观:肾小球无明显病变,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有脂肪变性。
②免疫病理:阴性。
③电镜观: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④临床表现:典型的肾综表现,选择性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衰少见。
⑤治疗:部分病人可自行缓解,90%病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本病复发率较高,甚至可转化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膜性肾病:
①光镜观:肾小球弥漫性病变,基底膜增厚。
②免疫病理:IgG和C3呈细颗粒状沿着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
③电镜观:钉状突起,足突融合。
④临床表现:大部份表现为肾综,非选择性蛋白尿。易发生血栓。
⑤治疗:糖皮质激素与细胞毒药物,疾病越到晚期,治疗效果越差。
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①光镜观: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基底膜不增厚。
②免疫病理:可分为IgA型和非IgA型,常表现为免疫球蛋白在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颗粒状沉积。
③电镜观:系膜区可见电子致密物。
④临床表现:50%可有上感前驱症状。非IgA型50%表现为肾综,70%伴血尿;IgA型几乎都有血尿,15%表现为肾综。
⑤治疗:多数病人对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反应较好。治疗效果与病变程度负相关。
4.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①光镜观: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厚,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袢呈“双轨征”。
②免疫病理: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在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
③电镜观:系膜区和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
④临床表现:50-60%病人表现为肾综,几乎所有病人都出现血尿,血清C3持续降低。
⑤治疗:治疗困难。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仅对部分儿童病例有效。
5.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①光镜观:病变呈局灶节段性分布,受累部位硬化,相应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②免疫病理:IgM和C3在受累节段呈团块状沉积。
③电镜观:足突广泛融合,基底膜塌陷,系膜基质增多,电子致密物沉积。
④临床表现:50-75%病人表现为肾综,隐匿起病,75%病人可见血尿。
⑤治疗:大多顶端型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塌陷型治疗反应差。
五、并发症:
1.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泌尿道和皮肤。
2.血栓和栓塞:膜性肾病最多见。栓塞部位以肾静脉栓塞最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腰痛,血尿,尿蛋白升高,肾功受损。
3.急性肾损伤:微小病变型肾病最多见。
4.蛋白质与脂质代谢紊乱:高脂血症与低蛋白血症。
六、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低脂,低钠,优质蛋白饮食。
2.利尿消肿:
①噻嗪类利尿剂:长期应用注意防止低钠低钾。
②袢利尿剂:注意防止低钠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③潴钾利尿剂:长期应用注意防止高钾血症。
④渗透性利尿剂:少尿患者慎用。
3.减少尿蛋白:首选ACEI/ARB。
4.糖皮质激素:
①起始足量:运用8-12周。
②缓慢减药:足量治疗后每2-3周减原用量的10%。
③长期维持:最后以最小有效剂量维持半年。
④疗效分类:激素敏感型(用药8-12周后缓解),激素依赖型(减药到一定程度后复发)和激素抵抗型(常规激素治疗无效)。
5.细胞毒药物:
①环磷酰胺:最常用的药物。
②氮芥:最早运用的药物,现在已经淘汰。
6.并发症的治疗:
①感染:不主张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
②血栓及其并发症:血浆白蛋白<20g/L时应开始预防性的抗凝治疗。已发生血栓者,6h内溶栓最好。
③急性肾损伤:袢利尿剂;血液透析;原发病治疗;碱化尿液。
④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ACEI/ARB与降脂药。
IgA肾病
一、定义:
1.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肾小球疾病。
2.IgA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
二、病理:
1.病理类型多变,可表现为各种肾小球肾炎,其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
2.免疫病理:系膜区IgA为主地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
3.电镜观:系膜区电子致密物呈团块状沉积。
三、临床表现:
1.起病隐匿,病发前1-3天多有上感史。
2.无症状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还可伴有蛋白尿。
3.还可伴有高血压。部分病人表现为肾综。
四、治疗:
1.单纯镜下血尿:预后较好,一般无需治疗。
2.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多与感染有关,可用低肾毒性的抗生素治疗。
3.伴蛋白尿:优先选用ACEI/ARB药物,尽量控制尿蛋白<0.5g/d。若经过3-6个月的优化支持治疗,尿蛋白仍然>1g/d且GFR>50ml/(min·1.73m2),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4.肾综:按照肾综的治疗流程治疗。
END
糖霜Fr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