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0日(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肾脏日”。医生遇到的很多儿童肾脏疾病,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略。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要加强重视儿童肾脏健康问题;呼吁广大家庭关爱孩子的肾脏!
本周,搜狐健康医院肾内科的李志辉医生,解答家长们的相关疑惑。
专家介绍医院
肾内科主任
李志辉
李志辉,儿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医院肾内科主任。湖南省儿科医学研究所肾脏病研究室主任。专长:儿童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小管性疾病等。
小儿肾病有什么表现?李志辉医生:您好,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不一定都出现,可能出现一种或多种表现
医生说孩子的尿化验结果显示有“血尿”,但是我尿液呈黄色,并没有看到血,这是怎么回事?
李志辉医生:尿液中含有超过正常量的红细胞为血尿,血尿分为二种,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者称为镜下血尿。肉眼能见“洗肉水”色或血样甚至有血凝块者称肉眼血尿,其颜色与尿液的酸碱度有关。应注意,镜下血尿并不一定比肉眼血尿病情轻,也就是说血尿的严重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呈正比。
有哪些原因可以引起孩子“血尿”?
李志辉医生:小儿血尿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四类:①泌尿系统疾病:如各种肾炎、泌尿道感染、泌尿道结石、肾血管畸形、肿瘤、遗传性肾病、药物性肾损害;②全身性疾病;③尿路邻近器官疾病,如阑尾炎、直肠炎。④其他:运动性血尿,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血尿、代谢性肾脏疾病。.
听说尿少可能孩子肾脏出了问题,正常尿量是多少?
李志辉医生:尿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饮水量、摄入食物种类、环境温度与湿度、儿童的活动量等;与儿童的年龄、体重也有很大的关系。儿童的尿量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每日的正常尿量:学龄期儿童~mL;学龄前期儿童~mL;幼儿(1~3岁)~mL;婴儿(1月~12月)~mL;2~4周新生儿~mL;3天~14天新生儿~mL;≤2天新生儿1~3mL/kg/h。
儿童尿量少到多少就不正常?
李志辉医生:关于儿童少尿的标准,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标准。学龄期儿童<mL/天;学龄前期儿童<mL/天;婴幼儿mL/天,或mL/m2/天;新生儿<1mL/kg/h。
那么是不是尿越多越好?
李志辉医生:肯定不是。尿多也提示孩子的健康出了问题。如果孩子每日尿量超过0mL/m2(体表面积),医学上称为多尿。多尿常见的病因包括:精神性烦渴、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如果孩子尿量特别多,医院查找原因。
孩子尿路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李志辉医生:孩子尿路感染的罪魁祸首是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引起尿路感染病原微生物中排第一的是大肠杆菌。婴幼儿较年长儿童更容易患尿路感染,原因如下:①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抵抗的免疫器官发育不完善;②解剖生理因素:婴幼儿的输尿管长而弯曲,其管壁发育尚不完善,容易造成尿潴留,从而有利于细菌在输尿管内生长、存留及繁衍;③生活习惯:婴幼儿喜欢坐在地面玩耍,再在此期间穿开裆裤,细菌容易从尿道口侵入尿路而致感染。
当孩子发生尿路感染时,通常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李志辉医生:尿路感染的典型表现为尿频(小便次数增多,每次量不多),尿急(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要去小便),尿痛(小便时下腹疼痛或尿道口疼痛),遗尿(白天或夜间睡觉后尿床)等。但是患儿年龄不同,临床表现存在着较大差异。新生儿发生尿路感染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淡漠,拒奶,体重不增,黄疸等,可伴有败血症,脑膜炎,发热等全身中毒现象。婴儿发病时全身症状也较为明显,可表现为高热、厌食、面黄肌瘦、呕吐、腹泻,有的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烦躁,重者发生抽搐。学龄期儿童(7-12岁)发病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坠痛、腰部及肾区叩击痛,并有发热等症状。
患尿路感染的孩子应如何治疗?李志辉医生:诊断为尿路感染,医生们通常会给孩子查尿,进行尿细菌培养。一经诊断为尿路感染,医生通常会推荐应用抗生素3到14天。抗生素应用的疗程会依据尿路感染的部位、严重程度决定。病情痊愈完全停药后,还需定期的复查。如果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此时,家长切切不能只是简单的应用抗生素控制症状,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因为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常合并膀胱、尿道结构异常,尿路梗阻、畸形,膀胱输尿管返流等。
科普权威知识
愿您生活从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