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力的发育
当胎儿还在母亲腹中时,最先出现的器官既不是手,也不是脚,而是脑与眼睛。婴幼儿出生后就有了视力——光觉,即强光刺激下会闭上眼睛,但儿童的视力发育是一个逐渐健全的过程。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机能的完善,眼球本身形态不断发育,视力随之完善。通常宝宝的视力一直要到4岁才能达到正常标准,到12岁左右视力发展才会完全稳定,达到最佳状态。
如何检查宝宝视力发展是否正常?
第1阶段:客观观察法,适用于0—2岁的宝宝
2岁以内用客观观察法,检查口诀为:一月怕来二月动(“怕”即为怕光,“动”是指宝宝能够随大人的活动转动眼球);四月摸看带色物;六月近物能抓住;八月存在跟随目(即大人手指到哪,宝宝眼光看到哪,并固视不动);一岁准确指鼻孔;两岁走路避开物。
第2阶段:手式、动物式形象检查法,适用于3—4岁的宝宝
对于3—4岁的宝宝,其表达能力很不是十分完善,多数分不清上下左右。此时,可用手式、动物式形象视力表来检查宝宝视力。
第3阶段:E字视力表检查,适用于5岁及以上的宝宝
对于5岁及以上的孩子,在检查视力时,便可使用与成人相同的E字视力表来进行检查。
我国儿童不同年龄段正常视力为:
年龄
2岁
3岁
4岁
5岁
6岁
视力标准
0.4—0.5
0.5—0.6
0.7—0.8
0.8—1.0
达到1.0或以上
学龄前儿童常见眼病—弱视和斜视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的视觉功能障碍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也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其发病率约为2%到4%,多见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常伴有斜视和屈光不正。其发病原因是孩子在婴幼儿期由于知觉、运动、传导及中枢等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觉刺激,影响了视觉发育,从而造成了视觉功能的减退。弱视患儿的屈光不正以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多见,即使戴了眼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水平。弱视不仅会影响孩子视力的发育,更会影响双眼立体视的建立,如果不早发现早治疗,可能会影响孩子终生。专家提醒当心弱视:“学龄前”治疗多能痊愈
医生发现,不少家长习惯性地把孩子的视力问题都归结成近视。事实上,孩子视力不好并不都是近视造成的,如果把弱视轻易地当成近视,可能会耽误治疗、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近视是可以戴镜矫正的,弱视无法矫正且需要治疗。儿童弱视的治疗讲究时机,时机不对治疗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年龄超过12岁的弱视儿童治愈几乎不可能。专家建议弱视最好在7岁以前治疗,这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期。
如何早期发现弱视宝宝:
(1)将比较醒目的物品放在孩子眼前,观察他是否能及时发现。
(2)孩子走路常常跌倒,老拿不到东西,也可能是弱视影响到他抓不准物体的距离感。(3)观察孩子看东西时有没有异常的头位,比如是否喜欢抬头、低头看。
(4)观察孩子双眼、单眼注视时的情况,注意他看电视的时候是否喜欢凑得很近。
(5)观察孩子看物体的时候,能否稳定地注视。如果孩子的眼球来回转动或者震颤,则有弱视的可能。
温馨提示您和您的孩子:
l切勿认为弱视不是病或是小病,以免延误治疗,而抱憾终生。
l治疗弱视耗时较长,需要家长配合并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l训练要适合儿童特点,需要进行专业而科学的治疗。
什么是斜视?
斜视,俗称“斜眼”“对眼”“斗鸡眼”等,顾名思义就是眼球位置的不正。用医学术语描述则是:眼的视轴发生偏斜,并且不能为双眼的融合机制控制。
斜视的危害
n斜视首先影响外观
n影响双眼视功能
n大部分斜视患儿伴有弱视
n麻痹性斜视会影响面部及颈部肌肉的发育
当您发现孩子患有斜视时,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认为斜视不是病或是小病可以长大再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甚至会带给孩子终身的遗憾。
科室介绍:
我院眼科作为原桂林地区白内障手术复明指导中心,由荣获“桂林市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桂林市劳动模范”,“广西‘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先进工作者”称号的眼科主任文玉民主持工作,该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务人员队伍,配备有先进的眼科检查及手术设备。
儿童眼保健特色介绍:
儿童斜视手术:手术是矫正儿童及成人各类斜视的最主要方法,除了调节性内斜外,其它共同性内斜,外斜及麻痹性斜视,基本都需要手术矫正。我科开展的手术显微镜下“小切口显微斜视矫正手术”,其手术成功率高,矫正效果好,术后外观无手术疤痕。特别是近年开展的显微镜下手术及调整缝线的方法,更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
儿童弱视的诊治:我科采用医学验光(视网膜检影验光、电脑验光等)的方法,开展儿童视力的筛查工作,能及时发现儿童的视力问题,从而能早期诊断。并应用“脑力影像视觉感知觉学习治疗系统”等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方法进行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