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肾病患者比较头疼的症状之一,甚至不少患者将其作为治疗效果的重要判断依据。但并非所有类型的尿蛋白都需要大费周章,下面两种尿蛋白,只需要一般对待即可,你做对了吗?情况一:突然升高的尿蛋白突然升高的尿蛋白无论是尿常规检查还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尿蛋白出现“突然升高”的情况,比如从原来的尿蛋白1+突然变成尿蛋白4+,或者尿蛋白定量突然增加了好几克。这种情况通常与突然出现的炎症反应或肾脏微循环突然不畅有关,而这些原因通常都是可以快速消除的。只要消除了这些原因,尿蛋白一般都会自行恢复。但如果看到尿蛋白突然升高,就一味增加药量,虽然也能达到降低尿蛋白的效果,但对身体的伤害,会让这种效果变成“得不偿失”。情况二:1g/24h以下的尿蛋白1g/24h以下的尿蛋白尿蛋白定量1g/24h以下的时候,无论是对血浆白蛋白、机体免疫还是对肾脏本身的损伤,都非常轻微,甚至不会影响生育。但1g/24h的尿蛋白定量体现在尿常规上,很可能是尿蛋白1+甚至是2+,对于某些病友来说,一个加号都是无法容忍的,一定要想办法让蛋白转阴。这种比较激烈的做法,很可能对机体免疫系统造成抑制,使病友的体质变差,更加容易生病,进而导致尿蛋白更加激烈地复发。消除尿蛋白背后的意义消除尿蛋白背后的意义我们之所以要消除尿蛋白,并不是为了让化验单变得好看,而是因为蛋白质的持续流失,对肾小球滤过屏障会造成破坏。但作为消除尿蛋白的主流药物,激素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副作用,就是对机体免疫的抑制。所以医生们在治疗尿蛋白的时候非常谨慎,只需要在疗效和副作用之间取得平衡即可。在尿蛋白的处理上,有时候“维持现状”才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