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和肾脏病为何形影不离

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前者原因未明,后者常继发于某种疾病(最常见于肾脏和内分泌疾病)。

但是很医院只盯着心内科看病,觉得高血压和肾脏病是扯不上关系的。

其实高血压和肾脏病关系密切,还常常“形影不离”呢。那么,肾脏病和高血压是怎么扯在一起的呢?

血压高,肾脏受伤最深

众所周知,肾脏通过生成尿液排泄体内废物,而尿液是由肾脏内的血液通过压力滤过的。

因此,肾脏是身体内血压最高的部位,也是血压高的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的脏器。

如果将心血管当成是一个大的循环系统,那么肾脏则是由微小血管组成的一个脏器,可以看做是全身血管状况的一个典型“缩影”。长期处于高血压的大环境下,肾脏这个小环境就会缓慢改变。一旦出现肾脏缺血性改变,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就会受损。

长期高血压产生的后果

▲长期高血压可以引起“高血压肾病”(也称为“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目前已成为导致尿毒症的主要病因。

▲高血压肾病患者大多没有明显不适,只有通过一系列特殊检查才能诊断,因而早期多被忽视而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血压高时,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不仅代表肾脏的病变,同时还代表全身血管内皮系统的损害,对心脏病和卒中等有很好的预警作用。

肾有病,高血压接踵而至

反过来,当肾脏或肾脏血管有病变时,肾素的分泌量就会骤增,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小动脉阻力增加,高血压也就接踵而至。

临床上将由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占成年高血压病人的5%-10%。

▲由肾动脉狭窄导致肾缺血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

▲由其他肾实质性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则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血压升高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病理变化相关。

▲患急性肾炎时,血压升高持续的时间较短(一般2-3周),血压可恢复正常。

▲患慢性肾炎时,血压升高持续时间较长且不易恢复。

临床上,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等病变可伴有血管病变或肾缺血,常出现高血压。

而肾盂肾炎,肾结石等引起的肾性高血压相对少见。

当高血压合并肾脏病医生的诊治策略

遇到这种情况时,有经验的专家首先鉴别是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

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

区别

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

◆前者起病年龄多较轻,

◇后者起病年龄通常较大,多有高血压病家族史。

◆前者在有高血压的同时或之前就有尿液的异常,

◇后者则先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

◆前者蛋白尿较严重,尤其是肾实质性高血压时,常大于1.5g/24h,

◇后者蛋白尿常较轻,小于1.5g/24h。

◆前者肾功能损害出现的较早,尤以肾小球功能损害明显,

◇后者肾功能损害出现的较晚。

◆前者常伴有较严重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后者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常较轻。

此外:眼底改变亦有助于高血压的诊断;重度高血压往往有眼底的变化及肾功能损伤。

源自一线临床医生的忠告重视肾脏和血压

一旦出现高血压应及早治疗,若高血压未能很好的控制,会促进肾小球硬化,发生严重的肾功能不全。

不管是“高血压肾病”还是“肾性高血压”,对血压的控制都有特殊要求(蛋白尿1g/24h者,血压靶目标控制在/75mmHg以下;蛋白尿1g/24h者,血压靶目标控制在/80mmHg以下)。

患者必须选用那些既能有效降压又能保护肾脏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断剂ARB)。如遇肾动脉狭窄,肾功能下降等特殊情况,酌情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来源: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guihuan.com/sbfq/10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